欢迎访问史氏春秋网!

史氏春秋网 研究史氏历史和史家族谱的专业网站

当前位置: 主页 > 纪念 >

我的堂兄史洪程

时间:2013-04-29 22:24来源:春秋 作者:史洪清 点击:
我的堂兄史洪程
       在我们史家,堂兄是有学问的人,到“洪”字辈,他的师范学历就算是最高的了。印象最深的是,我小学三年级时,父亲曾给我们讲家族的字辈排序,那张纸片是我洪程大哥给写的,从“良”辈起,五言四句共20辈的范字,我很感兴趣,遂倒背如流。后来,在那个火红的年代,传统家谱排辈也被视为封资修,迫于“臭老九”的压力,堂兄改名叫过史向东。
 
  读高中时,堂兄是我的数学老师。他讲课的语言生动幽默,深入浅出,很受学生欢迎。我更加崇拜。
 
  其实,堂兄弟有“亲堂”和“远堂”之分。“亲堂”是指和自己同一祖父的堂兄弟,“远堂”则是与自己并非同一祖父而在血缘上和自己同出一源的其他堂兄弟。严格论起来,堂兄史洪程属于“远堂”,但在我们心目中他比“亲堂”还要亲。我们的爷爷辈是亲兄弟,堂兄的爷爷行二,我爷排行老三。我们的父辈虽说就是堂兄弟关系,但十几个堂兄弟多居乡下,在县城的只有三兄弟,老辈们和睦相处的美德自小给了我们潜移默化的影响。
 
  堂兄是个能吃苦的人。姊妹7个,他是长子,家境并不宽裕。读师范时,学校在孤山,从东沟的家到学校140里,往返280多里都是星夜兼程用步量出来的。即使后来堂兄从乡镇中学调到县城重点中学,还用下班时间代人剥花生补贴生活。
 
  堂兄喜欢书法,并无师自通。一手规范流利的行楷书,成了他的工作用字;条理分明的教案屡屡呱呱。那年代没电脑,学校的油印复习题刻蜡板是他的强项。
 
  堂兄通晓音乐,二胡、手风琴、电子琴、扬琴等我叫不上名的乐器得心应手,作词、谱曲,无所不能。“带眼的会吹,带弦的会拉”形容他并不为过。在中学,他组建起挺像样的文艺队,既当导演又做指挥,里打外开。1973-1975年我就读高中期间,校文艺队依然红红火火。他文艺队的学生有的成为长影知名演员,在堂兄那,我曾见过其主演的剧照。
 
  在堂兄眼里,数字与简谱是相通的。即使数学课,有时把数字当歌唱,既活跃课堂气氛,也加深印象增强记忆。堂兄用数字教唱《东方红》的简谱——“五五六二,一一六二,五五六一六五,一一六二……”开始时还真不习惯这种用汉字发音来唱简谱,试着试着,也习惯了。熟能生巧,我终生难忘。
 
  刚有互联网的那阵儿,受我的影响,堂兄对电脑感起兴趣来。我虽然比堂兄小9岁,在电脑和书法方面,他谦虚的管我叫“老师”,我知道那是对我的尊敬,更是对知识的尊重。
 
  出于教师的职业思维,堂兄准备从BASIC语言入手,理由是从基础学起。但我根据堂兄的年龄提出了不同看法,主张重“使用”,因为计算机的迅猛发展,各种各样的应用软件层出不穷,只要能熟悉所需要软件的使用,即可获得极大的应用乐趣与满足感,而枯燥的计算机语言并不是50多岁毫无基础者的首选!
 
  堂兄采纳了我的建议,也被后来的效果证实了我给出的选择是正确的。他买来了电脑书籍、软件、光碟,细嚼慢咽,钻研起了电脑知识。教师的职业习惯使然,一丝不苟地记着整齐的电脑笔记,搞不懂的地方虚心求教。看着那股认真劲,我自愧不如!
 
  我看到堂兄喜欢玩的电脑游戏是:大航海。他们虽在儿子的陪同下游览过祖国的大好河山,身体的原因没有出国的机会。就在虚拟的环境下,寻找周游世界的那番乐趣。就连从不玩电脑游戏的我都能感受到堂兄作为“航海家”的成就感。
 
  堂兄生活的最大爱好是喝酒,并且是高度的,一日三餐,菜能凑合,酒不可缺。记得我读高中时,堂兄住校教工宿舍,漆黑的楼道是公用的做饭间。中午时常把我叫去吃饭,在连炕不足10平米的房间喝酒。并说史家能喝酒是祖传的,想当年,我们的爷爷、父亲们兄弟都在一起生活,人多,家口大,庄家汉,个个能喝,逢年过节都用酒篓子往回抬酒……。盛情难却,尊敬不如从命。谁知滴酒未沾过的我,一口酒下肚就成了个大红脸,没法去上课,堂兄就替我请假。都说是“名师出高徒”,在酒文化方面,经如此名师训练,一直也未能培养出我的酒量来——大概是酒精过敏,天生没这口福了。
 
  堂兄做了一辈子教书匠,从普通中学教到省重点高中、电大,从普通教师到特级教师、讲师。或许是用脑过度,亦或是家族的遗传,堂兄不到50岁已是满头白发了。堂嫂是堂兄的学生,比他小几岁。有回坐三轮车,车夫跟她说:“你对你老爹真好啊!”恩爱的老两口会心的笑了起来。
 
  嫂子当年在粮库工作,我家响应号召下乡农村不久父亲病故,母亲一直没有工作,生活困难到烧草都难。嫂子不嫌贫,热心帮搞到稻皮票,并帮装上手推车,送一程。亲如一家,今生难忘。
 
  堂兄的聪明,尤其表现在他对待生命的从容与淡定。这也是最值得挥毫的重彩:
 
 
  对于癌症,通常的情况是,家属尽可能隐瞒患者,而堂兄是聪明人,在被确诊为食道癌晚期后,却对其患病的老伴做起了保密工作,最大限度的减轻亲人的担心,并为老伴操办了一场盛大的生日宴会,请来摄像,制作了光碟,名曰,寄给远在英国留学的二儿子,以分享父母在家的欢乐!用心良苦。
 
  患病手术治疗恢复后,堂兄强烈要求将病床从医院转回家里,其实他是想多陪伴天真活泼的孙女、同甘共苦的老伴、一双成就卓著的儿子和贤惠的儿媳,以享人生最后的天伦之乐!
 
  堂兄挂着吊瓶,借助各种书法工具书,研究起了篆书。并以惊人的毅力完成了《硬笔篆书字典》手稿。看到儿子托人给装订成册时,特别欣慰,说应该留下值得纪念的东西。堂兄将此间书写的两幅硬笔篆书作品送我并让我指点,看着一页页整整齐齐的字稿,绝非应酬之作。我答应并将其发表在了我的《硬笔书法天地网》作品展示栏目。 我最近在书写6763个字的行楷书字库时,着实体会到了机械式在固定的格子里一笔一划书写的枯燥与艰辛,从不戴眼镜写字的我,不得不戴上了老花镜。年龄不饶人了。不由联想到堂兄的篆书字典,每一个字都需要打破原有的书写习惯,有根据、有出处,还要克服手的颤抖来书写,难以想象,如此工程,对于一位与死亡抗争的癌症晚期患者来说意味着什么?更加感到了堂兄的伟大:他哪是在书写字典?他是在用这种方式与生命赛跑,通过这种方式去争取生命的延续……
 
   此情此景,不容挥去。从马未都那我加深理解了“物是人非”的含义——人,活不过物件的。是啊,作品还在,堂兄却永远的离开了。如今,当我再次面对这两幅作品时,被落款“望七老”三个字所深深的打动——堂兄离开时只有六十四岁啊,我的眼眶红润了,热泪禁不住滚落下来——“望七”是盼望活到七十——这不正是堂兄对待生命的眷恋吗?在当下,“七十”岁不应该是种奢望,而堂兄早已意识到了他对生命的渴求……
 
  堂兄弥留之际,正值春节,我们兄弟姐妹如同往年驱车团拜,我留意到堂兄家餐桌的透明桌垫下多了条挂历,阿拉伯数字上面用红蓝圆珠笔标画着不同的标记,我意识到那是堂兄的生命倒计时牌,并得到堂兄证实——那是期盼着二儿从英国寒假归来……。面对死亡,充满希望,多么感人至深。
 
  我清楚记得,最后一次见堂兄是农历正月十五之前夜,在医院的病榻上,堂兄精神很好,叫他二儿打开笔记本电脑,让我们浏览其在英国留学的照片,并要抽口烟……,谁知这或许就是人们常说的“回光反照”。
 
 
  堂兄说过:“我不怕死,但不要叫我痛就行!”尽管手术也无回天之力,相信天堂里的堂兄能够理解亲人对其生命的极力挽留。
 
 
  不久,便参加了堂兄的葬礼。史家有传统的墓地,但根据堂兄生前的愿望,经他学生、时任市政府副市长的努力,把他安葬到为之奉献一生并依然眷恋着的那块热土——前阳。
 
 
  思念的形式是多样的。尤其是清明这个特定的传统节日,更会加深对故去亲人的缅怀。
 
 
  我与堂兄没有合过影是种遗憾,当年为堂兄扫描的几幅得意照片却已成为我电脑里珍藏。
 
 
  堂兄是尊老爱幼的榜样。每年春节,都到长辈家拜年,对晚辈发压岁钱,从不吝啬。堂兄晚年,利用春节走亲戚时,还搜集了我们良弼支系的姓名、属相、生日等家庭成员信息近500人,并用电脑打印分发各家,以便于沟通。如今堂兄不在了,长辈也渐去渐远,弟兄们团拜的机会明显在减少。
 
 
  可以告慰堂兄的是:为继承堂兄未尽的寻根愿望,我有幸担任了中华史氏历史研究会研究员,在网络与宗亲的支持下,终于找到了我们家族的上系了!洪字辈乃史济(字天齐)第25世——比原先掌握的向前推进了近20辈,且联系上山东的老家之后人。
 
 
  今年春节期间,我家三口拜谒了八宝山革命公墓,面对长眠在那里的先辈感慨万千,却无以言表。整洁肃穆的墓地环境、环绕其左右的仓松翠柏、雪后清扫出的过道、不曾间断的花环花篮给生者以安慰。不由得想起那句名言:“有的人死了,可他还活着”。
 
 
  堂兄用他最真实的人生经历,谱写了生命的绚丽乐章。
 
  我的堂兄、我的老师将永远活在我的心中。
 
 
              谨以此文献给我的堂兄史洪程
 
  
                                                                                                                    史洪清于2011年4月5日 清明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