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史氏春秋网!

史氏春秋网 研究史氏历史和史家族谱的专业网站

当前位置: 主页 > 文化 > 散文 >

亲如一家人 家和万事兴

时间:2015-09-12 09:06来源:春秋 作者:史胜魁 点击:
小时候,听奶奶和外婆讲过这样一个故事。说很早以前有一大户人家有儿女多人,后来慢慢都长大成了家。可这个生活本来还不错的家庭,儿子冷漠,媳妇刁蛮,一对老人过着清贫的生活。先是老父过世,后来老婆婆被儿媳赶了出来。只给她扔出一只很旧的绣花枕头,那还

——恭贺第二届海内外史氏宗亲大会召开和泉州史氏宗祠落成
小时候,听奶奶和外婆讲过这样一个故事。说很早以前有一大户人家有儿女多人,后来慢慢都长大成了家。可这个生活本来还不错的家庭,儿子冷漠,媳妇刁蛮,一对老人过着清贫的生活。先是老父过世,后来老婆婆被儿媳赶了出来。只给她扔出一只很旧的绣花枕头,那还是她年轻结婚时娘家送的,上面蓝色的布颜色已洗的发白,两侧的绣花还可看见。
老婆婆漫无边际地走着,她一心只想离家更远。她一路讨饭讨水,这一天,老婆婆走到了一个她从没听过的地方。她离家已有半个多月了,由于一路上饥饿、身心疲惫,又受了风寒,这天晚上她实在走不动了,就靠在一户人家的门洞睡过去了。第二天一清早,这户人家的女主人,一位30左右的少妇,刚一打开大门忽然看到躺在门洞的老婆婆,急忙喊孩子爹起来帮忙,他们小心将老婆婆放在热炕上,盖上暖被。过了很久老婆婆慢慢醒来,少妇帮老婆婆喂了稀饭,喝了姜汤,老婆婆这才缓过劲来,忙问:“这里是哪里呀?”,“我的枕头呢?”少妇急忙将老婆婆的枕头递了过去,老婆婆又昏睡过去。少妇叫孩子爹请来郎中,开了草药。老婆婆一连昏睡了三天三夜。他们夫妻二人照顾了三天三夜。
老婆婆病好以后,想离开这里。她不想无缘无故打扰人家。少妇问老人从哪里来?老人摇了摇头;问她去哪里?她还是摇了摇头。少妇不放心老人一人在外,就恳切劝留。老人答应了。这户人家有二个孩子,大的5岁,是个女孩,小的3岁,是个男孩。孩子们也不想奶奶走,也喊着要奶奶留下来。
一晃三年多过去了,老人也适应了新的生活环境。这家人夫妻二人和二个孩子,对老人都很好,也很尊敬老人,一家三代同堂,毫无血缘关系的人家,却相处融洽,欢声笑语不断。
在这年秋,先是春旱,秋未,又遇蝗虫,颗粒无收,四乡八村都不同程度受了大灾。许多村子,人们外出讨饭。家里的存粮维持不了几天了,少妇俩口也多次悄悄相商,出外讨要,不能饿死家里一个人。只是想到孩子还小,老婆婆体弱,忧虑再三。老婆婆对家里和村里的情况心知肚明,她只是不知年轻的夫妻二人是如何打算的?在这样困难的情况下,夫妻二人仍然对老婆婆亲切有加,没有一丝怠慢。这也让老人感动。
这天早上大家吃过简单的早饭,看着沉默犯愁的年轻夫妻,老婆婆向他们讲述了自已的亲生经历。听完老人的诉说,一家人哭声连天,少妇二人对这样狠心的儿子儿媳,非常气愤。他们夫妻二人带着二个孩子跪下,真诚地认老婆婆为自已的娘亲,为老人养老送终。老婆婆认这男的为儿子,二个懂事的孩子喊着:“奶奶”。这时老人平静地对儿媳说:“你帮我拿枕头过来”,儿媳很乖地将老人保存的旧枕头,拿给老人。老人并没有接,又说:“你打开”。儿媳听话地小心翼翼地慢慢拆开枕头上的縫线,里边全是麦草。老人从里边找出一个小布包,取出一对手镯 ,说:“这是我夫君在我们结婚时送给我的定婚礼物,我留一只,儿媳一只你戴”。另外,老婆婆取出一张300两的银票,交给儿子:“儿呀,明天一早你带着到城里,买辆马车,再买点家用的,其余的买粮食,拉回来”。三天后,儿子买回了马车、粮食。除了留种籽外,还送给左右邻舍一点粮食。粮食足够一家五口人吃过荒年。
还有余下的银票50两,老人要儿媳带上,要他们第二天一早出发,一家4口坐马车,再送点粮食给娘家。到了娘家,收到女儿送上的银票和粮食,一家人很高兴,这是救命粮呀。当听了女儿讲婆婆的身世,全家老少也是痛心不已。父亲对女儿和女婿说:“你们不要以为自已收养了老人,有了功劳,实际上是老人家高风亮节,救了我们和你们全家!”“真是患难见真情呀,今后你们如对老亲家不尊,我们就不认你是我们的女儿!”。在娘家只住了一晚,第二天一家四口急忙赶回了家里。
这个老婆婆和儿子儿媳的故事,随着乡邻们的传说,一下全传开了。
几个月后的一天,老婆婆的几个亲生儿女听说此事,也不知怎么就打听到这里。他们一见老婆婆亲的不得了,连连责问他们的娘为什么被这户人家骗来了?!老婆婆一言不发,闭目不语。而邻居们看不下去了,把这些不孝子女赶出了村庄。从此,老婆婆和这一家人和睦相处,幸福生活着。
这个故事,是在我小时听奶奶和外婆讲的。我母亲是在我9岁半、她35岁时去世的,在她去世前一年多,母亲做了一双绣花布袜子,底子和后跟都绣着花。做好后,她送给了一起住的奶奶——她的婆婆。从做袜子到送给我奶奶,我都亲眼所见。我母亲是大儿媳妇,从来不和婆婆争嘴,后来我母亲意外去世,我奶奶十分悲痛,她生前一直舍不得穿这双袜子,小心珍存了20年。我奶奶去世前留下话,她要穿我母亲送给她的这双袜子。在我母亲去世后三年多的一年夏天,天气晴好。这天上午做完了家里的活,奶奶似呼想到了什么,她要我“去瞧(字意是北方话邀请的意思)外婆到我家住上几天”。我高兴地套好驴车,铺上红毯,去一公里外的外婆家。外婆正在家门口干活,看到我兴冲冲套着驴车赶来,不解地问:“娃,你这是做什么?”我认真地传达了奶奶的话,正式邀请外婆到我们家住上几天。实际上是因那些年北方连连旱灾,我们家因父亲恢复了工作,虽然人多,但日子还免强,外婆家条件困难一些。我奶奶是担心外婆身体,所以才邀请我外婆到我们家休息几天。我每天看到二位奶奶在一起,心里别提有多开心,多幸福了。在北方受江南习俗影响,大多保留着坐娘家的风俗。就是娘家人对出嫁新娘或几年后的女儿,正式邀请到娘家休息一些时间,大多会选在农闲时间。我就陪母亲回外婆家坐过娘家。我奶奶思念已去世三年多的我母亲,她的大儿媳;我外婆到我家见到我们兄弟姐妹,也深深思念她的大女儿。二位老人怕对方难过,彼此心照不宣。我奶奶是替我母亲代还外婆的养育之恩。这份真诚地婆媳情,动天地,动人心魄。
近10年来,全国各地,包括海外史姓宗亲们,都在想办法加强联系,都想在认祖归宗,都想合作起来办点事。世界上最早研发无(源雷)达的宗亲田元教授,是我国一位电子专家。他在发(现隐型)飞行物体领域,走在了世界前面。被称为中(国无源雷)达之父。他对家族的团结和发展,十分关心。他研发的技术,对国防建设至关重要。他非常想和家族的成功人士合作,将他的技术投入生产。但我们经过多方努力,这一个设想没能实现。2013年3月,我在去上海大学参加全国宗亲血检之时,先到南京去看望他,并和他有过一次长谈。他在1岁多时父亲去世了,是母亲含辛茹苦拉扯大了他,使他上了大学,完成了学业。他深情地说:“是母亲养育了他,国家培养了他”。所以,他知恩图报,一心扑在国防事业上。在他退休后,仍坚持研发。多项重要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也走在了世界前列。1999年北约轰炸南斯拉夫时,著名的F117世界上第一架隐型轰炸机,被南人民军击落。五角大楼召开紧急会议,派出一组人马到了捷克,一组人马到了中国,找到了田元教授。从此,在中国的天空外军飞行器,不敢轻易侵犯。田元教授有个心愿,他想在母亲坟前立个碑,上写“母恩如山,寸草是金”。他要我推荐一位本家的书法家,实际上他也认识不少在南京和上海的书法大家。他微微笑笑,说:“自家的事还是找宗亲好一点”。他病重时,在溧阳的火生会长一行,代表他家乡的宗亲去看望他。在他去世后,火生会长主持了他的追悼大会。
泉州赤土社区的孔霞大婶,2011年为了召开第一届泉州史氏海内外千人大会,她拖着重病之身,连续工作了大半年,后来在她病重弥留之际,我专程从广西去泉州看望她。她对家族的一些不和谐现象很痛心,她说史家人了不起,史家人更应该团结起来,希望大家齐心协力。她生前一直关心泉州史氏宗祠的建设,如今已经如愿已偿,崭新的祠堂拔地而起。这凝聚着孔霞大婶的一份心血,凝聚着海内外史氏宗亲们的心血和希望。
家和万事兴。
 
附注:家和万事兴的来历。现在大多认同清未光绪年间,出于小说《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十七回:“大凡一家人家,过日子,总得要和和气气。从来说:‘家和万事兴。 ”,《论语》也讲“礼之用,和为贵”。人生活在世间,不能离开社会,不能离开群众而独自生存。与社会大众相处的就是和睦。国家能和,再强的敌人也不敢轻易地欺侮,为什么呢?上下团结的力量太大了。六和敬,小而家庭、公司、社团,大至国家,只要做到,没有不兴旺的。所以,释迦牟尼佛与弟子们制定僧团的戒律-----“六和敬”。这是人人都必须遵守的。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5)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 追本溯源 矢志不渝

    追本溯源 矢志不渝...

  • 寻祖散记

    由于家谱编辑于大清康熙年间(1699),距今已整整310年了,未再修撰,只是各支在原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