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史氏春秋网!

史氏春秋网 研究史氏历史和史家族谱的专业网站

当前位置: 主页 > 文化 > 小说 >

一门三宰相——南宋史氏家族传(27)

时间:2009-02-13 19:19来源:春秋 作者:郑传杰 点击:
靖康之难后,赵构是唯一幸免于难的正宗皇子,他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南宋的开国皇帝。这一年,赵构只不过二十一岁。金国铁骑来去如风,狂飙般袭来,其所到之处无不一片血雨腥风。而赵构的护卫亲军呢?竟然趁火打劫

靖康之难后,赵构是唯一幸免于难的正宗皇子,他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南宋的开国皇帝。这一年,赵构只不过二十一岁。金国铁骑来去如风,狂飙般袭来,其所到之处无不一片血雨腥风。而赵构的护卫亲军呢?竟然趁火打劫,发动兵变,逼迫他退位。可见当时的实际情况的确使赵构根本没有时间、没有机会去建立自己真正能够信任的部队。赵构作为皇帝还实在太年轻,要和金兵抗衡,他的确需要在未来的岁月里培养自己的才能、经验、阅历和威望,他的确需要些时间来积累自己的力量。史浩觉得,如果有人要求这时的皇帝赵构,带领着一支时刻都有逼迫自己退位的军队,去战胜刚刚灭掉辽国的金国骑兵,这种要求本身就是脑子进水的表现,相当弱智。
“二圣蒙尘,举族为质。”从北宋崩溃到南宋站稳脚跟,二十余年的时间,这其中的确充满惊涛骇浪。那艰难困苦的程度实在不亚于创建一个新的朝代。当时北宋的突然崩溃,东南地区几乎处于无政府状态中,金兵凭借骑兵机动优势,经常长驱直入,纵兵窃掠。一时游民四起,匪患流行。杨幺、钟相聚众闹事,沿江伪政权林立。江南本是国家财赋重要来源之地,离军事前线不足五百里路程,金兵朝发夕至,纵兵抢劫,频繁之地遭受金兵蹂躏,如果任此下去,久而久之,江南也民穷财尽,国家用什么来支撑旷日持久的战争?如果不迅速恢复秩序,恢复生产和民众的正常生活,一旦流民为寇,烽烟四起,不要说中原恢复,连江南半壁都保不住。
在这一非常时期,赵构所经历的酸甜苦辣,实在是别的许多人所无法知道,不能承受的。史浩觉得,高宗至少表现得并不昏庸,也不怯懦。其所表示出了的政治才能应当得到肯定,因而也应受到臣民的敬重。
史浩与高宗有一个共同的爱好,这就是书法,这使他们常能说到一块去。
唐代通行正书,隶书,已属古体,写的人不多,而史浩是古体隶书有成就者之一。其书“颇近钟书,发笔方广,字形峻美,亦为时重。”高宗赞史浩的《大智禅师碑》,说这是典型的唐隶代表之作。
史浩与高宗都欣赏黄庭坚。
高宗以为在黄庭坚看来,书法创作本是兴之所至、一任天机的,用不着非恪守什么技法不可。这其实也是禅宗的实质,正如禅家参禅一样,虽各异其词,但都如向自然本性中求,而真能向本性自然中求墨韵的,又处于言语道断,非语言所能尽其意的尴尬境界之中。这种澄净虚空的要求,到黄庭坚那里即成了心不知手,手不知心,心手合一的境界了。
皇上点到了实处,黄庭坚曾非常自负地说:老夫作书,本无法也,但观世间万缘,如蚊纳聚散,来尝一事横于胸中,故不择笔墨,遇纸则书,纸尽则已,亦不计较工拙与人之品藻讥弹。史浩说。
黄庭坚称赞东坡的画是笔与心机,释冰为水,达到一片化机的地步,是心手合一的典型。这种不择纸笔,不择时地,不计工拙,不管人之品藻的境地,这便是真正的心手合一。
所以高宗以为无法之法并不是没有法。黄庭坚其实最讲究技法的锻炼。学书时,要知法,不知法则无以学;下笔之际,要忘法不忘法则无以书。若一味地考虑技巧,则自我失于技巧;一味规摹古人,则自我失于古人。书法家不是不用技巧,而是活用技巧,无法之法正是技巧的活用之法。
“真是太妙了,与皇上说书法,可以废寝忘食。”史浩说。书法是一种节奏化的自然,这样一种同自然之妙的空间,又是一个艺术上纯粹的空间,它由充斥宇宙万物全力所暗示或者说所组成。笔画线条之间,存在着平衡、倾斜、夹持、扶助、打击、架抬、依靠等力的纯粹关系。这些关系又是不可估量的心理关系,生活中的一切体味、感叹,乃至心灵深处最微妙的颤动,都有可能通过敏感的艺术家气质的手指而贯注于柔软的笔毫间,流泻于洁白的绢纸上,而这些精妙的心灵的痕迹,又在后人如见其人挥运的想象中,获得新的生命。
高宗说:“人的生命过程本质上是一种时间过程,也最纯粹地表现在书法艺术创作的过程中。只有这样一种艺术中最抽象、最单纯的形式,其宛转翻复、充满了生命的动感的线条,才有可能如此简捷、深刻、富于想象力地体现着人的生命本质。”
高宗因为深受其父亲的影响,自幼便好书法,他访求法书名画,不遗余力。早年所书的《佛顶光明塔铭》,其运笔结体便可称形神兼备了。他博采众长,学米芾,又学唐代虞世南、褚遂良诸家,最终以追摹魏晋法度和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为归缩,自成一家。
高宗的《真草嵇康养生论书卷》,正文总二千七百四十二个字,真、精、新,从篇名起,直至末了,始终以真、草书二体的精到笔墨和准确结构,一气书成。既有欧阳询、虞世南之风的楷书体式和严守草书格则、直从二王法度而来的遒美圆熟的运笔结字,并由此生成的真、草二式的高度和谐,也确是通常写手意欲为之而不能为的。那《洛神赋卷》,虽是草书,但字字独立,字与字变化很多,字法熟练生动,提按转折无不如意,虽字与字之间无引带,仍然呈现了一气呵成、流畅自如的韵律。全卷
自始至终毫无懈怠之意,显示了高祖深厚的书法功力。
史浩读到高宗的书法作品,都能作出一些言之有理的评价。高宗觉得史浩对他是理解的。
理解使高宗对史浩有所信任,但高宗似乎有意识地来考察史浩,而史浩每次都会从容不迫,遇险不惊、有条不紊地给以恰如其分的回答。
史浩性格并不外露,但通情达理,处事稳重。稳重常意味着深思熟虑,尽管也会有保守、不活泼等弱点,但仍然会受到大多数人的尊重和好评。史浩不喜欢冒险,平时总和一些喜欢主观臆断的人保持着一定的距离,但是,他也决不会过于敏感,动不动就表示反对,他往往有自己的思考和选择,在此基础上静观其变,顺其潮流。史浩能够总结各种经历,常常有先见之明,这样的人可以作别人的参谋。于是高宗遇到了问题,难以决择时,也喜欢找史浩来商量,每次高宗都会得到一些有益的忠告或意见,因此高宗十分信赖史浩了。
高宗向史浩请教施政之要,史浩作的一番回答中,必然会有这样的话:最重要的是保固边鄙,收收人才。高宗觉得史浩的意见很正确,每当史浩向他推荐杰出人才时,高宗都会采纳并给于重用。
当时选人继位一直是朝堂之上的一个热门话题。
高宗在扬州逃跑时受到了惊吓,因而失去了生育能力,而其唯一的独生子元懿又在苗刘之变后死去了。随着岁月的流逝,高宗对自己的生育能力越来越绝望,因而群臣要求立嗣的呼声也越来越响,于是赵构决定立嗣。然而立嗣一事,关系到大宋兴亡,所以早在绍兴二年,高宗就接受了大臣们的建议,将两位宋太祖的七世孙收养在宫中了。赵构所以找太祖后人的原因是:英宗系的后人在靖康之变后基本被金一网打尽,全都押往北方。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出使金国的使臣回来后说,金太宗长得酷似宋太祖,传说太祖要回来夺皇位。于是高宗说,太祖大公无私,自己有儿子却将皇位传给了弟弟,其后人衰微,我准备将皇位传给太祖的后人。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6)
85.7%
踩一下
(1)
14.3%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 名家小说:梨花灼灼

    史怀宝,研究生学历,国家一级作家,先后在山东、广东、北京国家审计机关工作,现为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