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史氏春秋网!

史氏春秋网 研究史氏历史和史家族谱的专业网站

当前位置: 主页 > 文化 > 小说 >

一门三宰相——南宋史氏家族传(31)

时间:2009-02-13 19:19来源:春秋 作者:郑传杰 点击:
岳飞是中兴四将之一,但四人中他年纪最轻,资历最浅。 建炎元年,赵构称帝,岳飞前去投效,经过多次出生入死的奋战,岳飞得到了赵构的信任。绍兴三年秋天,皇帝赵构将他召到首都,亲自书写精忠岳飞四个大字,制成锦

岳飞是中兴四将之一,但四人中他年纪最轻,资历最浅。
建炎元年,赵构称帝,岳飞前去投效,经过多次出生入死的奋战,岳飞得到了赵构的信任。绍兴三年秋天,皇帝赵构将他召到首都,亲自书写“精忠岳飞”四个大字,制成锦旗赏赐给他。同时,要在京城为他建造府第。岳飞辞谢说:“大敌未灭,要家干什么?”这情形,很像汉代名将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家为?”为此,赵构相当喜悦,很亲切地征求岳飞的意见:“你觉得天下什么时候可以太平?”岳飞回答道:“文臣不爱钱,武将不怕死,就可以天下太平。”赵构很吃惊,没有想到一介武夫能说出这么有水平的话。不久,岳飞便被授清远军节度使,封武昌县开国子,这一年岳飞刚过三十而立之年。
绍兴七年二月,岳飞奉命进京述职。赵构对岳飞褒奖有加,授予了岳飞太尉的头衔。同时,赵构将岳飞的实职晋升为宣抚使兼营田大使,成为仅次于宰相,与执政同级,与韩世忠、张俊平行的大将。
随后,赵构前往建康府,又一次单独召见岳飞,而且是在皇帝的卧室里召见的。赵构对岳飞说:“光复国土,中兴大宋这项事业,我就托付给你了。从今以后,除了韩世忠、张俊之外,其余的军队都交给你节制”。这是相当不寻常的,其意味深长之处在于:这个作法与宋朝的帝国传统相去甚远。与皇帝素无渊源的岳飞,得到了皇帝的高度信任;大宋开国一百七十多年,对军人深切忌讳与防范,还没有哪一个将领得到过这样的信任与权力。
可惜,随后发生了淮西事变。
事情源于中兴四将之一刘光世,他厌倦了刀头舔血的戎马生涯,陶醉于酒色之中,对于什么光复国土抵御外侮之类毫无兴趣。于是,他统帅的五万大军便成了军纪不整的骄兵悍将打起仗来不行,欺侮百姓、骚扰地方很凶。于是,朝野上下颇有烦言。然而听到风声的刘光世,却正中下怀,他马上上书,称自己身体不好,希望能安排一个闲职。赵构赏赐给他了一些珍宝古玩,刘光世大喜,津津有味地把玩到了后半夜四更时分。这种表现,令皇帝相当满意。
那么他的部队呢!赵构想安排让岳飞去接管。于是赵构专门为岳飞写了一道下达给刘光世及其主要将领的手诏。手诏中要求这些人听从岳飞的号令,就像皇帝亲自在场下令一样。如果有人胆敢违反,就依法严惩不贷。
谁知,皇帝的这个安排,遭到了时任宰相张浚和刚刚出任枢密使秦桧的反对。而且,反对的理由极其强有力,那就是大宋防范与裁抑武将的传统和祖宗家法。张浚与秦桧认为,委托岳飞统领大军北伐,可能是在生身父亲徽宗去世噩耗的刺激下,皇帝短暂地发生心智失常所致。于是,宰相张浚忠告皇帝:让一员武将掌握过大的兵权,一旦此人功盖天下,威震人主,便悔之莫及了。所谓末大必折,尾大不掉,此之谓也。
赵构听了张浚和秦桧一番陈述后,深以为然,当即给岳飞另外写了一份手诏,告诉他:合军一事,颇有曲折,委婉地取消了成命。然后,赵构让张浚想办法处理善后。
此时张浚兼任都督,而都督府的实权相当有限。因此张浚非常希望都督府能拥有一支直属部队。而按照赵构的安排,岳飞接管刘光世部队,节制川陕部队,就在相当程度上“宣抚诸路”,取代了都督的职权。这又是张浚所不愿意的。所以张浚想用都督府参军吕祉取代岳飞,统领这支部队。
这样,张浚将岳飞召到都督府来谈话。他装作根本没有发生过让岳飞统领这支部队的样子,装模作样地征求岳飞的意见:“淮西这支部队很服气王德,现在准备任命他担任总管,郦琼担
任副总管,再让吕祉以都督府参谋的名义统领。太尉你以为如何?”
这其实等于是通知岳飞说,事情变化了,以前的安排不算数。岳飞不可能愉快地接受这种变化和这种方式,但还是相当克制而客观地回答说:“王德和郦琼素来不相上下,而且互不服气。这种安排必然导致二虎相争。吕祉虽然是位通才,可是毕竟是位书生,不习军旅,恐怕难以服众。”
张浚又问:“张俊怎么样?”岳飞回答:“张宣抚是我的老领导,我本来不敢说三道四,但是为国家利益考虑,恐怕张宣抚性子太暴躁,缺少谋略,尤其是郦琼会不服。”
张浚阴沉着脸,沉默片刻,又问:“杨沂中应该高出这二人了?”岳飞摇头道:“沂中虽勇,和王德差不多,怎么驾驭得了这支部队?一旦处置不当,变乱可能在弹指间就会发生。” 张浚终于忍不住了,说出了一句相当伤人的蠢话:“我就知道非太尉你来不可。”
岳飞也忍不住了,愤慨地说道:“都督正儿八经地问我,我不敢不据实回答。难道我是为了图谋这支部队吗?”双方把话说到这个份上,已经全然没有了回旋余地。
于是岳飞离开都督府,并立即上了一道奏章请求辞职。然后未等批复,就把军中事务委托给助手张宪代管,自己径直回到庐山,给母亲扫墓守孝去了。此后,张浚多次上奏皇帝,坚决弹劾岳飞说:“岳飞处心积虑,一门心思地就想兼并别人的部队;此次辞职,真实的意图是要挟皇帝。”这种显然不负责任的弹劾,具有极其可怕的杀伤力,岳飞立即陷入险恶的涡旋之中。
淮西之变对高宗的影响十分明显。事实上,是一个重大而深远的转折点。绍兴八年以后,赵构放弃金国内乱和岳飞屡屡重创金兵精锐、打到开封边上等等机会,一心一意地只做两件事:裁抑武将与屈己求和。
至晚年赵构对岳飞不是没有怀念,史浩知道太上皇赵构对岳飞曾经宠爱,后来岳飞的不幸,虽离不开太上皇赵构,但其内心对岳飞是复杂的,所以事至今日,只要不涉太上皇,他是不会出来干涉的。
而孝宗呢!一直是痛恨秦桧的,一则秦桧反对立赵眘为皇储,二则秦桧常欺侮他。孝宗曾跟史浩说过:一次我听到赣州驻守虔州的东南第六将校齐述率驻军四千人起义,百姓纷纷响应。起义兵民杀死虔州统制,偕同吴进、马晟占据虔州。就将这一消息告诉了高宗。秦桧得知大怒,还扣发了我一月之俸。
相反,孝宗对岳飞是赞赏的,这是因为岳飞对孝宗中兴基业抱有极大的希望。
绍兴二年,赵构选取一个名叫伯琮的六岁幼童入宫,由一个姓张的妃子养为己子,准备以他作为皇位继承人,这便是后来的孝宗。绍兴四年,他又选取了一个名叫伯玖的年岁更小的幼童入宫,并即由吴妃养为己子。张妃和吴妃都是赵构最喜欢的人,两人正在争宠,这对赵伯琮、赵伯玖二人之谁能被确立为皇储,也要起极关重要的作用。当时赵鼎等大臣,大多抱持“先入为主”的意见,认为既已把伯琮选入宫中,就不应该再把伯玖选入宫中,以免出现“并后匹敌”之局。岳飞也同样抱着这样的意见。绍兴五年,岳飞晋见在宫中资善堂读书的赵瑷,曾高兴地说“社稷得人矣。中兴基业,其在是乎!”岳飞还曾面奏高宗说:“虏人欲立钦宗子来南京,欲以变换南人耳目。乞皇子出阁以定民心。”岳飞要求赵构立为皇子的,也就是后来真正继承了皇位的孝宗。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6)
85.7%
踩一下
(1)
14.3%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 名家小说:梨花灼灼

    史怀宝,研究生学历,国家一级作家,先后在山东、广东、北京国家审计机关工作,现为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