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史氏春秋网!

史氏春秋网 研究史氏历史和史家族谱的专业网站

当前位置: 主页 > 文化 > 小说 >

一门三宰相——南宋史氏家族传(36)

时间:2009-02-13 19:19来源:春秋 作者:郑传杰 点击:
这次辩论,张浚虽然处于不利地位,但他第二天又入内宫上奏说:史浩的想法不可以改变了,臣恐怕失去一个良好的机会,以后就难再有了,所以恳请皇上作出英明决断。 刚愎自用是张浚的一贯风格,不幸得是,他的固执并不

这次辩论,张浚虽然处于不利地位,但他第二天又入内宫上奏说:“史浩的想法不可以改变了,臣恐怕失去一个良好的机会,以后就难再有了,所以恳请皇上作出英明决断。”
刚愎自用是张浚的一贯风格,不幸得是,他的固执并不因为岁月流逝而改变,反而因为时不我待而更添急躁。张浚志大才疏,虽有中兴之心而无中兴之才。所谓“忠有余而才不足;虽有志,而昧于用人,短于用兵”。
富平之战,张浚的拙劣表现,大大消耗了南宋的实力,从此宋军再也没有能力集结这样的大兵团和金作战了。淮西之变。张浚任用亲信吕祉,致使全军四万多人投降了伪齐,使南宋至少失去了百分之十的军队。张浚主持的每次重大军事行动,总是以大败而告终,给本来就疲惫不堪的南宋小朝廷一次又一次地带来沉重的打击。孝宗复用张浚时,高宗还告诫说:“毋信张浚虚名,将来必误大计。他专把国家名器财物做人情耳。”
从军事才能上看,张浚徒有虚名,误尽大计,从士大夫角度来说,张浚也不能算是正人君子。张浚曾经以决绝的态度,坚定地弹劾过李刚,甚至称李纲为国贼,靖康之耻的酿造者。张浚用低劣的借刀杀人,杀掉富平之战前与之争执,后为实践证明是正确的重要将领曲端。为了和赵鼎政争,张浚不惜举荐秦桧入阁,借助秦桧遏制赵鼎。张浚一味主战,赵鼎主张持重,偏向主和两人一个左相,一个右相。张浚在高宗前总说赵鼎的坏话,而赵鼎恰好相反。淮西之变后,张浚被罢相,赵鼎替张浚说了不少好话。大致是张浚母老,有勤王功,没功劳也有苦劳。后来高宗才同意将张浚贬到永州安置,而没有更远的流放。
后来随着投降派秦桧等人的逐渐得势,张浚被远远排除出朝廷决策圈,在外近二十年。张浚虽然有过那么多次的惨重教训,又有了近二十年的坎坷磨难,却本性不改,依然是好大喜功。急躁冒进,不知审时度势,听说张浚又要北伐,高宗便对孝宗说,千万不要重用张浚,孝宗不听,高宗见到孝宗执迷不悟。又告诉孝宗,只可让张浚统一路,不可付全局.孝宗还是不听。
孝宗终于准了张浚的请求,即日下诏,让张浚进驻建康,鼓舞将士北伐。
这一年张浚六十五岁,做着壮年时匡复神州的旧梦,并得到了一些对他不很了解的年轻人的支持,
当时任建康留守的张孝祥就是一个。
张孝祥人称“甬上第一状元”,他少年时曾学于桃源书院,也曾向史浩、魏杞请教过学问。中状元后,张孝祥在朝廷慷慨上疏,要为受秦桧迫害而死的人平反。秦桧与曹詠见张孝祥软硬不吃,非常担心,就勾结一起,诬陷张孝祥父亲张祁与胡寅连络想造反,把张祁下了大狱。幸亏天公有眼,罪恶满贯的秦桧就在当年十月一命鸣呼了,张孝祥就亲自上书给高宗为父平了反。
张孝祥是一向反对对金妥协的,张浚推荐他任建康留守,在张浚设的一次宴席上,张孝祥填了一首《六州歌头》词:长淮望断,关塞莽然平.征尘暗,霜风劲,悄边声,暗销凝.追想当年事,殆天数,非人力.洙泗上,弦歌地,亦膻腥.隔水毡乡,落日牛羊下,区脱纵横.看名王宵猎,骑火一川明,笳鼓悲鸣,遣人惊,念腰间箭,匣中剑,空埃蠹,竟何成!时易失,心徒壮,岁将零,渺神京.干羽方怀远,静烽燧,且休兵,冠盖使,纷驰骛,若为情!闻道中原遗老,常南望,翠葆霓旌.使行人到此,忠愤气填膺,有泪如倾。
张浚读此词,为之感动得罢席而走。
绍兴二十七年状元王十朋又是一个。
王十朋原是张浚的弟子,但他与史浩也相识,当年史浩教授温州,钱塘人李季可也流寓温州,与史浩、王十朋都是朋友。李季可撰笔记《松窗百说》[2]。摭拾古今事实,评论古人,辨析事理,议论尚为醇正。极为王十朋所赏识,特撰题跋。《松窗百说》也同为史浩所赏识,他作《跋李季可百说》,其中这样说:“季可《百说》如蜂房酝蜜,中边皆甜,食者能知其采撷众芳,漂泊乎风烟雨露之变,得之勤而成之不易,庶乎旨其余味。一室空空无有,惟作书史活计,即之似无意于世者。至语用兵理财治剧之方,有绪,乃知季可不为无用之学。使得行其学,《百说》殆其善者机也。”
史浩主政后,推荐王十朋,孝宗即位,王十朋知严州,后迁国子司业。当时在对金人的观点上他与史浩十分相似。王十朋奏对:“今日之计,战固未可轻,和决不可议。守以养气,俟时而伸,乘机而投而已”。
隆兴元年,王十朋升侍讲,除侍御史,开始转而力赞老师张浚主战。
经过张浚的一再鼓励和支持,初生牛犊,锐气十足的孝宗,作为太祖的子孙,被恢复中原的巨大道义力量所振奋,虽然曾一度在史浩的阻拦下有所犹豫,但最终不再听史浩说过的一句话:“若一失之,恐陛下终不得复望中原!”隆兴元年四月,孝宗作出了一个非常的举动:绕过丞相府,直接向张浚下达出师伐金的命令。
正在省府中的史浩忽然得知宏渊出兵的命令,方才知道皇上越过三省,直接给诸将下命令了。有政治才干、头脑冷静、处事稳妥的史浩不能忍受孝宗不按规办事,主观独断的做法,不能容忍丞相应有的军事决策权被否定。于是就对陈康伯说:“我们既任左、右相,然而出兵这样大的事都不跟我们说,还用我们做什么用!不辞去还等什么?”当时史浩为右相仅仅四个月,便不惜辞职而去。
御史王十朋为了替张浚北伐减少阻力,上奏论述史浩八条罪状,分别是“怀奸、误国、植党、盗权、忌言、蔽贤、欺君、讪上”,孝宗就罢免了史浩的丞相职位。
白遣太府丞史正志与张浚论辩主和,又常前往去看史浩,并且史正志与史浩同族,史浩祖上史惟则有一弟史怀则,是史正志的祖上。王十朋就说史正志拜于史浩门下并像对父亲一样侍奉他。史正志这人阴险奸邪,望风使舵以求升取,应该严肃典章刑法予以废黜,孝宗也同意了。
障碍扫清了,于是张浚出师北伐,果然不出史浩所料,张浚又出昏招。本来开始出兵时,李显忠为主将,可以节制邹宏渊,但邹宏渊找到张浚抗议,张浚竟同意两人各领一军,互不统属。结果符离溃败很大程度就是因为邹宏渊不援助李显忠。而且,隆兴北伐,前线部队在安徽,而张浚自己驻扎在扬州,距离太远,焉能不败。符离大败,“溃死者不可胜数,资粮甲兵捐弃殆尽”。张浚上疏请罪。
孝宗朝经此一打击,几乎一蹶不振。孝宗以后在位的二十五六年时间里,就再也没有力量发动第二次北伐战争了。一次孝宗和人谈论李纲时说,李纲和张浚一样,都是志广才疏。从此可以看出,孝宗对张浚是何等的失望。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6)
85.7%
踩一下
(1)
14.3%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 名家小说:梨花灼灼

    史怀宝,研究生学历,国家一级作家,先后在山东、广东、北京国家审计机关工作,现为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