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史氏春秋网!

史氏春秋网 研究史氏历史和史家族谱的专业网站

当前位置: 主页 > 文化 > 小说 >

一门三宰相——南宋史氏家族传(2)(3)

时间:2009-02-13 19:21来源:春秋 作者:郑传杰 点击:
不过,作为一个谋国者、即政者,首先要正的还是君心,如果君心不正,则为治无从谈起。史浩喋喋不休地向光宗皇帝介绍了使心正的十二不准则,如不迩声色、不殖货利、不营土木、不衣绮绣之类。希望光宗皇帝所守如是,

不过,作为一个谋国者、即政者,首先要正的还是君心,如果君心不正,则为治无从谈起。史浩喋喋不休地向光宗皇帝介绍了使心正的“十二不”准则,如不迩声色、不殖货利、不营土木、不衣绮绣之类。希望光宗皇帝“所守如是”,这样国家就会出现美好的灿烂图景。
史浩努力用自己的观点影响光宗一代,同样影响到自己的子孙。
横浦心学经史浩的传承,又成为陆九渊心学的前导。史浩主动接纳了象山心学,并将横浦心学与象山心学两股思潮融合会通。
淳熙四先生的学术,从某种意义上讲也可以说是以史浩为先导的。史浩将“心正”与“即政”联系在一起,将心学思想具体落实到社会政治层面上,反映了他心学的实践品格,也见出史浩对“即政”者道德素质的严格要求。而袁燮的“一心之正,为即政之权舆”。也就是这个意思。
四先生之一的袁燮对史浩十分敬重,史浩去世后作诗《挽丞相忠定公》:孝皇龙飞策多士,宗英第一天颜喜。力言万事实为原,要与邦家立基址。堂堂硕望耸中外,耿耿丹心贯终始。绍熙之未天步艰,忠臣义士肝胆寒。元枢扶日上黄道,指顾宗社盘石安。亿万生灵疑虑秋,转移愁叹为欣欢。帝谓忠劳无与并,爰立作相专魁柄。大开公道延时髦,相与同心究民病。区分玉石殊熏莸,贤人得志憸人忧。不堪狂云巧妒月,何意积羽能沈舟。衡阳道上霜松劲,日色惨澹风飕飕。行路咨嗟泪相续,兴怀安靖恩难酬。皇情怆然思旧德,辨诬雪谤分白黑。诛锄元恶氛翳扫,昭揭殊勋鼎彝勒。由来物理屈必伸,况此柱石真伟人。莱公获谴死海上,至今勋绩摩苍旻。中兴赵李二人杰,亦复身后褒忠纯。嗟尔谗夫太无识,徒把巧言污硕德。正人摧折不妨荣,尔辈羞愧宁有极。蚤知此事难追,当年讵敢怀奸欺。我作此诗慰忠烈,因为人间息邪说。
在史浩各个儿子中,史弥大继承了父亲的儒学思想,而其余儿子多从陆学。
史浩对陆学充分肯定,为陆氏心学的传播起到了积极的递嬗作用。
孝宗乾道年间,又有一片品学兼优的鄞人进入太学,他们从陆九渊学习,接受了陆氏心学。
陆九渊弟子众多,著名的就有:杨简、袁燮、舒璘、沈焕、汤中等。史浩将他们推荐入朝,陆氏心学渐渐在朝堂有了地位,史浩又将他们请到月湖来办学讲学,将陆氏心学传承给儿子和下一代鄞人。
舒璘、袁燮、杨简、沈焕等后称淳熙四先生。在史浩的相邀下聚集月湖,设院讲学。
陆氏门人相聚学习的经验一如真德秀在《袁燮行状》中所说:“乾道初入太学,陆先生九龄为学录,公望其德容睟盎,肃然起敬,亟亲炙之。而同里之贤,如沈公焕、杨公简、舒公璘,亦皆聚于学,朝夕以道义相切磨,器业日益充大。”由于陆学的入门路径与此时理学主流朱熹有所不同,因此门人砥砺之志愈坚,沈焕即说:“吾侪生长偏方,闻见狭陋,不得明师畏友切磋以究之,安能自知不足。前无大敌,短兵便为长技,甚可惧也。”借着砥砺学习加深了同门的感情,而婚姻关系的建立,更将血缘系紧同学的情谊,形成门派师承的巨大凝聚力。陆学于是逐渐地成为本地的学术主流,四明遂成为南宋陆学的重镇。楼钥虽非陆学中人,但以其仕历、学识、声望及与陆学门人既有交游又有婚姻的关系,当也扮演着陆学在四明传播、扩散的媒介角色。
当时月湖边上的书院,大都为史浩所倡导,由著名的淳熙四先生创办并执教。
舒璘、袁燮、杨简、沈焕这四位先生既是同乡、同学,又是同志,他们都在宋孝宗乾道年间在杭州太学读书,当时的老师是陆九渊。陆九渊是南宋著名学者,他发展了儒学中的心学一派,后人称为陆学。四位“一时师同门,志同业”,有共同的理论,共同研究心理合一的心学,而且颇有成就。
他们与史浩关系都很密切,史浩建碧沚讲舍,聘请杨简为主讲。
杨简字敬仲,生于明州城内三江口,人称慈湖先生。杨简在碧沚讲学的时间很长,培养的学生也最多。光史氏世家就有史弥忠、史弥坚、史弥巩、史弥林、史守之五人,还有黄震、钱时、陈埙等共五十六人。袁燮主讲城南书院。袁燮字和叔,鄞县人,学者称他为絜斋先生。袁燮弟子有二十二人,其中也有史氏世家的史弥忠、史弥巩、史弥林、史守之、史定之等人。这些史氏子弟既学于杨简,也学于袁燮。
史浩与沈焕友谊深厚,曾同学于焦公路,因此分竹洲真隐观的一部分借与沈焕居住,并为讲舍。沈焕字叔晦,定海人,后迁居月湖,学者称定川先生。沈焕的讲舍与杨简、袁燮稍有不同,与他的弟弟沈炳住在一起,共同执教。金华吕祖俭亦常集会于此讲学,因此称三先生书院。
于是“湖上四桥,游人如云,而木铎之声相闻。”这四桥,指的是柳汀东西两座桥(今天的陆殿桥和尚书桥),以及花屿的东、西湖心桥。“木铎”为铃中的木舌,摇铃舌动,发出声音,用以引人注意,这里指的是书院里的铃声。“木铎之声相闻”,可见当时书院的兴旺景。
陆学传承主要应归劳于杨简、袁燮、舒璘、沈焕淳熙四先生,淳熙四先生的学术胸襟一样开阔,尤其沈焕、舒璘主动接纳吕祖俭,另外吕祖俭的儿子吕乔年是沈焕的弟子。吕学因此得以传播。
当年求学于淳熙四先生的不但有史弥远,还有他的兄弟史弥坚,侄子史守之,堂兄弟史弥忠、史弥宁、史弥巩等,他们也个个都才华出众,出类拔萃,但相比之下,史弥远似乎显得更机灵些。
史弥远的个性有点古怪,不仅是史守之,甚至兄弟史弥坚、堂兄弟史弥忠、史弥宁、史弥巩等人也很难与他走到一起。史弥远无法与他们亲密无间,相反跟袁燮的另有一个他的同族弟子交往颇笃,这人叫袁韶,他比史弥远稍大几岁。史弥远在碧沚讲所里认识了袁韶,两人最终成了一对好朋友。
袁燮与袁韶分别是北宋末年迁居鄞县的袁氏兄弟袁毂和袁彀的玄孙。袁家迁鄞后虽然几代读书,也入仕为官,但地位都不显赫,家境也不并富裕。袁燮娶边氏为妻,边氏的父亲边友闻,是鄞县著名的富商,袁燮一家多得岳父的接济。袁韶的父亲袁升虽为郡府一官吏,但家境也不太富裕,而且年近五十,还没有生儿子。那时没有儿子是最大的不孝,他的妻子因此准备了一些银钱,逼着他到临安去买一个小妾来,以便续后。袁升没办法,就去买了一个女子。可是他见买来的女子满脸忧愁的样子,就不忍心地问她为什么这样忧愁。那个女子便哭着说原因。原来她是赵知府的女儿,因为父亲死了,家里穷得很,所以母亲不得不把她卖了,以便得到一笔钱,就可以将父亲归葬了。袁升听了这一番话心里觉得不是滋味,就决定把那个女子送回去,不但不向她讨还聘钱,并且将自己口袋里剩余的钱都拿出来资助她。就这样袁升空手回到家里,他的妻子马上迎上来,问他买来的小妾在那里。袁升不得不把事情的经过告诉妻子。他的妻子没有怪他,相反替他觉得很高兴,说他心肠好、一定会得儿子的。第二年,妻子果然就生了一个儿子,他就是袁韶。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 名家小说:梨花灼灼

    史怀宝,研究生学历,国家一级作家,先后在山东、广东、北京国家审计机关工作,现为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