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史氏春秋网!

史氏春秋网 研究史氏历史和史家族谱的专业网站

当前位置: 主页 > 文化 > 小说 >

一门三宰相——南宋史氏家族传(3)(18)

时间:2009-02-13 19:22来源:春秋 作者:郑传杰 点击:
其实这种说法并没有确凿根据。首先,一个最简单的事实是:早在淳祐七年,贾贵妃便已病逝;两年后理宗皇帝便转而宠幸一个姓阎的贵妃。如果事实真的像后人所说,贾似道在淳祐八年之前的仕途发展必须归功于他姐姐的话

其实这种说法并没有确凿根据。首先,一个最简单的事实是:早在淳祐七年,贾贵妃便已病逝;两年后理宗皇帝便转而宠幸一个姓阎的贵妃。如果事实真的像后人所说,贾似道在淳祐八年之前的仕途发展必须归功于他姐姐的话,那么从淳祐七年到宝祐二年的七年间,贾似道在大树已倒的情况下,不但荣宠不衰、继续稳步高升,而且最终还跻身于权力中枢,这该作何解释?如果没有贾似道本人的从政能力和显着政绩作后盾,在贾贵妃死后,理宗皇帝还会乐此不疲地把一顶更比一顶大的乌纱赏赐给一个只会靠裙带关系往上爬的“前国舅爷”吗?
实际上,从淳祐五年到宝祐二年的十年间,贾似道作为军政大员在沿江、京湖和两淮等地区一直干得有声有色。贾似道发动军民开荒、屯田、修筑城防,不仅解决了驻地军队的粮饷和修筑城防的费用问题,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周边地区,可以说对南宋的边防和军备事务作出了不小的贡献。为此理宗皇帝特意下诏对贾似道进行表彰嘉奖!贾似道在抗蒙中也做出过一些成绩。即便在鄂州之役中,除了私下求和诚为失策,他有效阻止蒙古军的进攻,也不可谓无功,连忽必烈也赞赏道:“我怎么才能有似道这样的人驱遣呢?”问题在于,这些后来都成了他专断朝政的政治资本。
贾似道入主朝政以后,毫不手软地打击丁大全党人与吴潜党人,对异己乱扣“党人”的帽子。
开庆元年贾似道以枢密使为京西、湖南、湖北、四川宣抚大使,移马光祖为沿江制置使,史岩之副之。之后贾似道妒贤嫉能,将赵葵、高达、李曾伯、杜庶、向士璧、曹世雄、史岩之等都指为有贪污的嫌疑,列为打击的对象。
史嵩之垮台后,史岩之先后担任过绍兴、福州等地的封疆大吏,开庆元年出任沿江制置副使,奉命率军救援鄂州,景定二年,贾似道借口谋杀抗蒙名将、湖南安抚使向士壁,任职湖南的一批重臣赵葵、史岩之等都受牵连,史岩之遭到拘禁,备受折磨,并落职解官,被迫退休。
不久随着南宋被元所灭,史氏也就此衰落。自史惟则为第一代,至第六代史浩,第七代史弥远、史弥坚、第八代史嵩之发展到高峰。出现了父子同进士、兄弟同进士、三代同宰相的盛况,至今民间仍有“一门三宰相,四世两封王”、“五尚书、七十二进士”、“满朝文武,半出史门”说法。在短短的百余年间,从一个普通人家发展成名门望族、冠簪门第,又经过短短的百余年,由盛至衰。
回到老家的史岩之将史氏孝母之歌再一次唱响。烟波浩渺的东钱湖,岛屿如蚌,月波山,气象别致。乾道年间史浩在月波山建月波寺,倡导水陆道场之法,使佛事在当地达到全盛。其实这与史氏追念祖先有关,史氏家族中的女性,大都笃信佛教,并常到天童等寺朝山进香,求佛保佑史家世世代代荣华富贵。所谓阴超阳泰,要使史家世世代代荣华富贵,就必须对史家列祖列进行超度,超度之法就是做水陆道场,史浩从金山见到水陆道场,就马上将他移到东钱湖,建月波寺,作仪文即为此事。
自从史浩在南海普陀见观音大士后,史氏的女性多要到去南海进香了。史岩之的母亲也信仰佛教,常到南海普陀去,后因为年老,双目失明,去南海进香,要跨洋过海,路途遥远,海上又多惊涛骇浪,舟楫难渡。可是老母久有去南海普陀山朝山进香的愿望,整天嚷着要去拜佛。史岩之为人至孝,虑及老母行动不便,但又无法阻止,心中为此急得寝食不安。
一日史岩之到霞屿,霞屿与月波山南北对峙,四面环水,风景优美,嶙峋的岩石兀立水中,犹如东海上的普陀山。见到这一美景,史岩之忽然灵机一动,何不在岛上凿个山洞,内供佛像以供母亲拜佛。于是,他召集地方上名匠雕工,悄悄的在霞屿岛上凿建一个石窟:把岛屿打一个大洞,洞中雕凿石观音、护法神、飞龙等造像,待一切布置停当,便请老母去普陀进香。这天,正好风和日丽。史岩之预先安排了一艘大船,他把老母扶进船舱坐定,然后扬起风帆,荡起橹浆,在东钱湖中周游。每当夜晚,船工便按史岩之编的话向老人报告:“船到招宝山了”,“船过沈家门了”。船在东钱湖上游荡了三天三夜,最后驶到石窟之前,船工高声报告:“普陀山到了!”候在那里的和尚见大船靠岸,赶紧念经的念经,敲木鱼的敲木鱼,烧香的烧香,骗得史母确信到了普陀山。于是,史岩之便扶着老母进入石窟,烧香拜佛,了其心愿。从此霞屿岛上有一个洞窟,叫补陀洞天,又名小普陀。
史氏以孝治家,一以贯之。史简陪母观赛龙舟,唱响了孝的序曲,史诏奉母不举士,奠定了孝的基调,史浩举债为母寿,强化孝的旋律,史弥远伴母葬大慈,增添孝的音符,史岩之爱母凿普陀,奏出孝的乐章。数百年后,史氏事迹,封尘于世,稀为人知,而其行孝之道,则成千古佳话,久传不衰。
[1]《宋史 杜范传》
[2]《宋史 理宗本纪》
[3]《宋史 贾似道传》
附南宋史氏事记
1、939年(五代天福四年),溧阳人史惟则迁慈溪(《四明史氏谱》)。惟则生二子:长子史咸,生史翰(隐士),翰又生史韡,迁诸暨;次子史成,生史简,迁鄞。据《冀国夫人叶氏墓》记载叶氏生于仁宗天圣九年(1033),史简年小于叶氏,大约生于仁宗景祐二年 (1035) 。据此判断:或939年迁慈溪是史惟则父辈甚至祖辈,或史惟则迁慈溪的时间不是939年,应在若干年之后,因为从939到1035,时间间隔95年,假如939年史惟则迁慈溪时为20岁,那么至其孙子史简1035年出生时,史惟则已115岁了。祖孙相差一百多年,这是不可能的,因此本书作了一些技术处理,“五代天福四年,溧阳史氏也加入到南迁队伍的行列之中”,没有点明是史惟则,将他迁慈溪时间退迟了若干年。
2、1057年(宋仁宗嘉祐二年)三月,史简死于鄞县,十一月,史诏出生。史诏字升之,早立志,律身甚严而事母极孝,受业于四明名士楼郁,“遇大比,辄引避;誓终身母子不相离。”“善居乡里,民有争斗,从先生求直,不复讼官。”徽宗大观二年(1108),设“孝、友、睦、姻、任、恤、中、和”八行取士,诏补太学上舍太守,史诏避官,奉母迁居东钱湖大田山而未应命。宣和年间(1119——1125)再诏不赴,徽宗书以旌之,赐号“八行高士”,后称“八行公”,并建“八行堂”纪念之。
3、1082年(神宗元丰五年),史师仲出生。史师仲,史浩之父,字希道,徽宗宣和六年(1124)死,累赠太师越国公。其墓志已铭出土,铭文为“史氏祖茔,宋累赠太师越国公希道夫君、累赠越国夫人洪太君墓”。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 名家小说:梨花灼灼

    史怀宝,研究生学历,国家一级作家,先后在山东、广东、北京国家审计机关工作,现为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