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史氏春秋网!

史氏春秋网 研究史氏历史和史家族谱的专业网站

当前位置: 主页 > 文化 > 小说 >

一门三宰相——南宋史氏家族传(3)(3)

时间:2009-02-13 19:22来源:春秋 作者:郑传杰 点击:
史氏家族迁居东钱湖是在北宋大观二年,史诏率领其子史师仲、史木、史禾迁居东钱湖下水,下水就成了史氏家族的第一个居住地。建炎四年,史诏过世后,不久史诏的二儿子史木也过世,在此之前数年史诏的大儿子史师仲已

史氏家族迁居东钱湖是在北宋大观二年,史诏率领其子史师仲、史木、史禾迁居东钱湖下水,下水就成了史氏家族的第一个居住地。建炎四年,史诏过世后,不久史诏的二儿子史木也过世,在此之前数年史诏的大儿子史师仲已过世。史师仲的儿子史浩隐居鄮峰,东吴在鄮山下,史氏渐渐有人开始迁居东吴。后史木的儿子史渐率家迁居东吴,东吴又成了史氏家族在东钱湖的另一个重要居住地。由于史浩、史渐的老祖母也居住在东吴,东吴一时成了史氏家族的中心地,因此史浩拜相后仍然常常到东吴去。东吴也因为史浩的经常出入和史氏家族的定居而日处繁荣。
当时东吴称太白,史浩的老祖母此时已双目失明,为了解决老祖母想去东吴而又无法成行的问题,史浩便将太白改称为东吴,并特地为老祖母建了东吴大庙,还亲自在庙内栽种了一棵银杏作为留念。
在史氏家族内频繁交往中,史浩最亲近的堂兄弟当推史渐(史木的长子);后来史浩的儿子史弥坚晚年也居迁东吴,他又跟史渐的儿子史弥忠颇能志趣相投,这样一来,相对而言,在史氏家族内部,史木的后代和师仲的后代交往更多,更密切。
史嵩之出生时,东吴史氏已经成为一大家族,之后史弥忠、史弥巩、史弥坚都成了宁宗朝的著名官员。史嵩之本来就生活在一个书香门第家中,他的曾祖史木是绍兴年进士,史木为人精明,是史浩的启蒙教师。至祖父史渐一辈进入了一个新的高峰,史渐从小接受父亲史木的言传身教,曾进太学求学,其修养和学识都达到了一个很高的造诣,又娶高闶之女为妻。
高闶,字抑崇,号息斋,出身宁波桂芳花巷高氏之门。早年入太学,一时名盛京城。后由左承奉郎转礼部员外郎兼史馆校勘,他是薛朋龟的女婿。薛朋龟是政和八年进士,历官权工部尚书、吏部郎官,为四明五老之一。高闶致仕回乡以后,以教育乡里子弟为志,袁燮称他“屏居乡闾,士之得于亲炙,有所启发者多矣。”是继五老会之后的八老会的成员,以教育乡里子弟为志,袁燮称他“屏居乡闾,士之得于亲炙,有所启发者多矣。”对凝聚四明士人的地方意识、形塑具典范性的社会文化,有很大贡献。高氏从小受家庭熏陶,知书达理,她与史渐的结合,可以说是当时四明人中一对最佳的配偶,他们夫唱妇和,悉心教育子女,并取得足以铭刻史书的成就。史渐的长子史弥忠(?—1244),在1187年中进士,历任鄂州附近的县尉、知吉州和福建转运使等职,他在政治上反对史弥远专权,为人正直有声誉,在士大夫舆论中颇得好评。次子史弥鞏,1193年进入太学读书,但迟至1217才考中进士,历官监都进奏院、知婺州和处州等,他跟其兄一样强烈反对史弥远专权,因此仕途并不畅顺。三子史弥悆,1187年与其长兄史弥忠一起考中进士,累官通判江州、知常州等。四子史弥忞,1214年中进士,官至知瑞安府。幼字史弥应,也在1214年考中进士,历知连州、真州。史渐的另外两个儿子史弥恕以荫补为官,至江州通判,史弥愿以荫补为国子监生。
史渐一生有七个儿子,其中史弥忠等五个儿子中进士,是名副其实的五子登科。这完全可以与五代时的窦禹钧相媲美。五代后晋时期人窦禹钧,出身于富裕的家庭,早年为人不好,以势压贫。有贫苦人家向他家借粮食时,他小斗出,大斗进,小秤出,大秤进,明瞒暗骗,昧心行事。所以到了三十岁他还没有子女,于是大家私下说这是老天在惩罚他,窦禹钧为此很着急。一天晚上,他梦到死去的父亲对他说:“你心术不好,心德不端,如不痛改前非,重新做人,不仅一辈子没有儿子,也会短命。你要赶快改过从善,大积阴德,只有这样,才能挽回天意。”自那以后,窦禹钧就象是换了一个人似的,周济贫寒,克己利人,广行方便,受到人们的称赞。后来,他的妻子生了五个儿子。他把全部精力用在培养教育儿子的身上,不仅时刻注意他们的身体,还注重他们的学习和品德修养。在他的培养教育下,五个儿子都成了有用之才,先后登科及第,人们称之为窦氏五龙。当时,有人曾赋诗一首:“燕山窦十郎,教子有义方。灵椿一株老,丹桂五枝芳。”这里所说的“丹桂五枝芳”,就是对窦禹钧“五子登科”的评价和颂扬。这个典故脍炙人口,后来王应麟又将其写入《三字经》,说:“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于是这个典故流传更加广泛。窦燕山因教五子而名扬,也就成了世人景仰的“模范父亲”,渐渐人们把教子有方的“父亲”用“老窦”来代替,“老窦”(有人说老头即老窦)是表示对父亲的极端尊崇。
史渐自然就没有窦禹钧这样出名,因为他安于平谈。但史渐的确是一位象窦燕山一样应受到尊敬的父亲。
史家家教的严厉是可想而知的。尤其是史渐,如果没有严格的教育,怎会有五子登科?即便对于成人的儿子,史渐对他们的督教一样严厉。一次史弥忠任期满后归来,随身带来的橐装增多了,里人见了都很羡慕,只是史弥忠的父亲史渐见了便发了怒,大家都不得其解。史弥忠从小惧怕父亲,也深知父亲的为人和心境,于是他就让下人干脆将里人都召集起来,当着众人的面,史弥忠将橐装全部打开,里人一看,里面装的原来全都是书。史渐这才一声不吭地离开了。
史弥忠是淳熙十四年进士,他为官以贤能著称。史弥忠知饶州,自积钱籴米五千石。担任提举福建常平茶盐事时,组织平定寇乱,立了大功,朝廷给予赏赐,他却不接受。为此当时一代名贤真德秀写信给史弥忠,专门来赞美这件事。他尤敬慕清廉的官员,杨万里一生可谓是“清得门如水,贫唯带有金”。他在朝中做了几十年的官,官至尚书、右司郎中、左司郎中。做了高官,仍保持俭朴的家风。他生性耿直,遇事敢言,因而虽然学问出众,文采超人,做的官却都是有职无权,无法施展抱负。年未到七十,便告老还乡。回家后,他第鬓赤脚,耕耘田野,他住的房屋三世不加增饰,破烂不堪,不能防御风雨。杨万里始至终以清廉持身的处世态度令史弥忠深为感动。当时史弥忠任庐陵郡守,特地去拜访杨万里,他走进门见厅堂如此,赞美说:“盖知谋国而不知营家,知恤民而不知爱身,其天性然也。”
王迈有《七律•贼平贺本路史禽良叔弥忠四首》:
建俗轻生自古然,况逢军旅更饥年。两台■顾长酸鼻,一饭无缘得下咽。发廪救荒宁计日,乞师请命屡笺天。贼平必欲论功报,镇抚须居占节先。
六十青蚨米五升,儿童满口说常平。方愁饯火无聊赖,一沐恩波得并生。真佛现身来救度,老天着眼自分明。从今闽粤家生子,定把君侯姓作名。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 名家小说:梨花灼灼

    史怀宝,研究生学历,国家一级作家,先后在山东、广东、北京国家审计机关工作,现为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