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史氏春秋网!

史氏春秋网 研究史氏历史和史家族谱的专业网站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 > 家族 >

北周史君墓再探秘

时间:2015-02-07 12:17来源:西安晚报 作者:呼延思正 点击:
北周史君墓再探秘 史君墓:墓主为何人 身份不一般
墓主“飞天”的浮雕

四臂守护神浮雕

出土的石椁
   前不久在我市北郊发现的北周史君墓,其出土的石椁经市文物保护考古所初步观察研究,图像内容涉及汉文化、祆教等,内容十分丰富。据石椁上的题刻记载墓主姓史,为北周凉州萨保。市考古所昨日公布,这一发现是继虞弘墓、安伽墓的发掘之后国内有关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又一重大考古发现,目前它正成为国内外学者们所密切关注的对象。

  神秘的古墓 可贵的遗存

  为配合基建工程,市文物保护考古所于去年6月至11月在未央区井上村附近进行了考古发掘,发现一座极有价值的神秘大墓。该墓为长斜坡土洞墓,墓葬座北朝南。由墓道、天井、过洞、甬道和墓室等几部分组成,全长47.26米。位于墓室南的墓道宽约1.70米-1.48米,长约41米。墓道和墓室之间有两重封门,第一层为砖砌封门,第二层为石封门,石封门由门楣、门框、门扉、门槛等六块石头组成,通高1.65米,宽1.66米。门楣和两侧立柱上均浮雕缠枝葡萄、忍冬、飞天和守护神。门扉分左右两扇,两扇石门上均饰彩绘贴金,彩绘大部分现已脱落,仅存飞天和莲花等图案。每扇石门上均有浮雕石泡钉,分四行,每行六个,两扇门共48个。

  墓室平面呈横长方形,早年已遭严重盗扰,现四壁残高仅存0.5米。墓室中部偏北出土一石椁。石椁东西长2.46米,南北宽1.55米,高1.58米。座北朝南,面阔五间,进深三间,为歇山顶式殿堂建筑,由底座、中部墙板、椁顶出檐和屋脊四大部分组成。在椽头、瓦当、斗拱、立柱等部位均贴金。石椁四面分别浮雕有四臂守护神、祆神、祭祀、升天、宴饮、出行和狩猎等题材的图案。在人物脸部和服饰、人物身上和佩饰、建筑构件以及山水树木等部位施有彩绘或贴金。雕刻内容与风格带有十分明显的西域特色。石椁内出土石榻一个,长2米,宽0.93米,高0.20米。石椁内壁尚残留有朱砂分栏的壁画,仅存树叶和葡萄纹。椁顶用朱砂绘有建筑结构。石椁内出土金戒指、金币和金饰各一枚,同时出土少量的陶器残片。

  该墓的墓道和墓室均发现有壁画的痕迹。每幅画均有分栏,最大幅面为1.7×0.88米。由于壁画保存情况较差,从残留的痕迹看,过洞上方绘花卉图案,墓道和天井靠过洞两侧绘人物,但所绘内容现多已不清。

  精美的雕刻 丰富的内涵

  石门门楣正中间刻四臂神,两手上举,另两手合十至于胸前,身上饰相互交叉的璎珞,四臂神右侧为一手持来通的神,其左侧刻一兽和一鸟首人身的图案。门柱浮雕以缠枝葡萄为地,两个门柱分别对称地刻有五个飞天和一个守护神,飞天带有头光,足蹬长靴,造型、神态各异,分别手持乐器或器物。两侧门柱的飞天以伎乐为主,手持的乐器各不相同,有箜篌、曲颈琵琶、横笛、筚篥、排箫等。其中右侧门柱的上部两飞天伎乐,尚未雕刻完,但为研究雕刻技艺过程提供了参考。

  石椁外四面均有浮雕,斗拱之间刻有畏兽和展开双翅的鸟,造型生动。石椁南面由八块石头组成,石椁的门槛,在清理椁内填土时才发现。正中间为两扇石门;门上为一块整石,刻有粟特文和汉文译文;门两侧为脚踏小鬼的四臂守护神,雕刻手法采用高浮雕,十分醒目;最外侧对称的是直棱窗,直棱窗上分别刻有伎乐,下刻人身鹰足的穆护,手持火棍,前面分别放有两个祭祀用的火盆。石椁西面由两块石头组成,分别刻有三组画面,由南至北分别为说法、墓主人降生、狩猎和商旅。石椁北面刻五组画面,正中间为男女主人出行;其旁边为两组最大的画面,右为墓主人夫妇在家中对饮的场面,左为在葡萄园宴饮的场面;最外侧两组画面较窄,右为会盟贸易,左为飞天救难的场面。石椁东侧由两块石头组成,分三组画面,由北向南排列;北侧上刻一祆教的主神和供养人,下为山水和桥梁,桥头有两个祭祀;中间画面上为飞天和翼马,下为桥梁和水兽;南侧为墓主人在飞天地导引下升天的场景。

  出土的石门和石椁的浮雕内容十分丰富,一方面有祆教的文化,另一方面也受汉文化的影响,表现得比粟特本地的粟特文化更加丰富多彩。


  墓主为何人 身份不一般

  在墓室内考古人员发现,由于遭盗扰墓主人骨早已散乱于石椁内外。对所发现的两个下颌骨,经初步鉴定为一男性和女性的下颌骨,这应为墓主夫妇的遗骸。在对其男性胫骨的测量得知,其长约39厘米,按此比例推算,男墓主身高应为1.75至1.8米,显然是一个高个儿。

  考古者在石椁上发现一长方形石刻题刻,上面分别有粟特文和汉文译文文字。从中文部分可以清楚地释读出墓主人为“史国人也,本居西土,……授凉州萨保。”于“大象元年(579年)薨于家,年八十六。妻康氏。以其二年(580年)岁次庚子正月丁亥朔廿□已日,合葬。”有趣的是,粟特文字刻写得十分流畅劲挺秀丽,而汉文文字却书刻得不大美观,甚至多处出现缺少笔画,也许撰书者也是个擅长粟特文字而拙于汉字的胡人。

  市考古所杨军凯等介绍,从以上资料可看出,墓主人及其妻康氏分别为史国和康国人,均属昭武九姓,也即历史上所称的粟特人。昭武九姓胡人活动于今中亚阿姆、锡尔两河流域,这一地域在汉魏时期称为粟弋或粟特。粟特人以“善贾”著称,主要信仰拜火教-祆教,南北朝以后大批徙入中国新疆和内地,通过漫长的丝绸之路频繁往来于中亚与中国之间,操纵着国际商贸活动,对中西文化的沟通、交流起到过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我国考古发掘,陆续发现了一些“昭武九姓”胡及其后裔们的墓葬和墓志,如宁夏固原隋唐史国墓地、太原隋虞弘墓、西安北周安伽墓等。而此次发现的北周史君墓,为研究丝绸之路与中西文化交流,提供了更为珍贵、丰富的文字和实物资料。特别是粟特文与汉文译文的发现,对史学界深入研究粟特人的文字及文化提供了很大的助益,使人们对流寓中国的粟特人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文/记者呼延思正 图/王保平 记者 王平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11)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