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史氏春秋网!

史氏春秋网 研究史氏历史和史家族谱的专业网站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 > 特稿 >

千秋功罪 谁与评说 ——《史弥远历史真相研究》作者访谈录(5)

时间:2011-10-20 21:33来源:春秋 作者:史美珩 点击:
问:教授您是长期研究兵家韬略的,分析问题确实有些与众不同。从《宋史镇王竑传》看,理宗登基的那晚,济王毫无思想准备,以为登上皇帝宝座的一定是他自己。 答:是啊,这就是为什么有些学者认为理宗的即位是史弥远

问:教授您是长期研究兵家韬略的,分析问题确实有些与众不同。从《宋史·镇王竑传》看,理宗登基的那晚,济王毫无思想准备,以为登上皇帝宝座的一定是他自己。

答:是啊,这就是为什么有些学者认为理宗的即位是史弥远搞“政变”的原因。其实,真正关键的一步棋是宁宗生前果断地另立理宗为皇子,如果说理宗的登基对济王来说是一场意外的“政变”,那么这场“政变”的后台不是别人,正是宁宗。

问:从《宋史·杨皇后传》看,似乎“废济王、立理宗”一事杨皇后也不同意,是史弥远叫杨后的侄儿杨石当夜“七往反”才做通杨后的思想工作,杨后是逼于形势才同意理宗继承皇位的。这个问题您怎么看?

答:对《宋史·杨皇后传》中这则记载我是抱怀疑态度的。从历史资料看,宁宗晚年,身体健康状况不佳,许多政事均由杨后“垂帘”处理。如嘉定十六年五月(宁宗去世前一年)朝廷宣读进士名单时就由杨后“垂帘”。在这次会上,济王与理宗侍立杨后的左右,济王下去之后,杨后命小太监宣理宗正面对着垂帘的皇后站立,让她看了好一会儿后,仍叫他侍立在旁。所以这则记录同《宋史·杨皇后传》的描写明显有出入,同时与周密的《济王致祸》的记载也是矛盾的。

我认为最可信、最能反映当时情况的还是当时真德秀的《贺今上皇帝即位表》和《慰皇太后表》。这两个表里讲的皇太后“忧勤左右,几同三载之艰难”,“付托叮咛”、“受遗之寄非轻,共政之图方切。”“长乐东朝,正赖关雎之化”等语,再清楚不过地说明理宗的即位是宁宗“付托叮咛”,太后“受遗之寄”。(注:《西山真文忠公文集》卷17第279-280页)此外,太后自己也讲:“吾受遗先帝,保祐嗣君从南面之居,旋即东朝之养。不以天下为乐,而以海内为忧。”(《宋史全文》卷32。)

问:教授,您说理宗即位后由太后垂帘听政,为什么我们都没听说过呢?

答:是的,我在大学听课时老师也没有讲,看来这历史被隐去了。隐去太后“垂帘听政”,那是为了把史弥远说成是“权奸”的需要。理宗即位后由太后垂帘听政,这是有历史记录的。《宋史全文》明确记载,八月“庚申,皇太后、皇帝始御素幄垂帘听政”。《宋史》亦明确记载皇太后“垂帘听政”、“同听政”。谁都知道太后垂帘听政意味着皇帝的大权掌握在太后的手中。事实上皇太后也确实善于抓权。她一上来就宣布“嗣君富于春秋,正进学之时,宜精选儒臣早开讲席。”(《宋史全文》卷31)要理宗好好读书。

问:依您这么说来,在立理宗问题上,撇开太后是不行的。

答:当然。当年真德秀与理宗对话时就不止一次地提到,是皇太后“亲举神器以授陛下”。理宗自己也一再表态,“朕受太后之恩如天”,朕“获承大宝,实赖圣母,同临万机。”朕“嗣承大统,实戴皇太后覆育推祐之恩”,等等。为了报答太后的厚恩,当太后病重时,理宗竟出皇榜告知天下,如果谁能治好太后的疾病,平民百姓的除官封节度使(从二品),已有官位的加官,另外赐钱十万贯,田五百顷(五万亩)。这在历史上也是少见的。

问:既然理宗的继位是由太后同意,并垂帘听政,那么为什么现在许多学者却说济王是合法的皇位继承人,理宗的即位是非法的呢?

答:这种“非法论”是不对的。宁宗没有将济王立过太子,所以根本不存在济王是皇位的合法继承人问题。根据封建规制,皇帝死后,在未立新皇之前,皇后就是最高的权威。立谁为新皇,非皇后定音不可。既然皇后最后同意了,理宗的皇位就是合法的,不能再说是某某人“政变”。赵汝愚等立宁宗就是一例:孝宗生前是绝对不同意将光宗的独生子(即宁宗)立为太子的,所以光宗因病不能主持孝宗的丧事时,朝中诸大臣都认为应遵照孝宗的遗愿,立吴兴为帝。但赵汝愚、韩侂胄、赵彥逾等人主张拥立宁宗,并在军事上作了准备,然后由韩侂胄去说服太后。太后开始时坚决不同意,但后来韩侂胄通过太后身边的侍官做太后的思想工作,最后太后同意了,并对韩侂胄说“好自为之!”这样,才立宁宗为帝。

几百年来,历史学家谁也没有说废吴兴、立宁宗是赵汝愚、韩侂胄“擅自废立”,宁宗是由赵汝愚政变上台的!

问:您举赵汝愚立宁宗这个例子想说明什么呢?

答:我是想说明,历史学家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评价不能搞双重标准,更不应该随意删削或编造历史。

问:从您对历史资料的分析似乎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所谓“废济王、立理宗”根本不是史弥远个人擅自所为,而是由宁宗、杨后和史弥远三个人一起决定的。

答:是的。这件事从胡梦昱的“狂悖”之言也可以得到佐证。胡梦昱在湖州事变后上书,言济王不当废,“引晋太子申生,汉戾太子及秦王廷美之事,凡万余言,讦直无忌”。(《齐东野语》,卷14,第253页。)他把济王比作晋太子申生和汉戾太子,把宁宗比作汉武帝、杨后比作骊姬、史弥远比作江充,这实际上已把真相说得相当清楚了。

 

一个流传了七百多年的矛盾悖论

         ——关于湖州事变中的济王之死问题

 

问:从当时情况看,对“废济王,立理宗”一事,真德秀等人当时都是非常清楚的,所以他们都去朝中当了大官。但是湖州事变之后,真德秀等人为什么要掀起一股为济王鸣冤叫屈的政治风浪,挑战理宗的合法地位呢?

答:这就是政治斗争的复杂性、戏剧性。据史料记载,理宗即位,皇兄济王出居湖州。当地有富甲一方的潘壬、潘丙兄弟认为皇位理应由济王继承,率众兵丁闯入王府要拥立济王为帝。起初,由于济王不知来意,躲到水瓮里,但后来知道其来意后也就同意了。因此就在湖州东岳行祠,设置龙椅,给济王黄袍加身,众州官举行登基仪式。济王立即命知州打开州库出金银财帛犒军,并在州门出榜文告示天下,称有李全的二十万大军相助打上京城,声讨史弥远废立之罪,夺回皇位。州城轰动,寓公(客居于湖州)王元春立即驾轻舟将消息飞报朝廷。但第二天清晨一看,所谓李全的二十万大军,竟是一些太湖的兵民。济王知道这下子坏了,因此与守郡的将领商量,决定调转“枪口”,率州兵剿灭潘丙率领的兵民。潘壬逃到楚州后被抓获,送交临安。朝廷接报,立即派彭任率兵赴湖州镇压,到时事变已平。第二天,史弥远又派秦天锡医生赴湖州,传谕济王“自为之计”,对外则宣称济王病故。这就是“湖州事变”的经过。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3)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 三星堆遗址并不神秘

    近日,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三星堆中的炭屑样品进行了碳14测年分析,初步确定三星堆...

  • 《Lancet》发表全球学者联合声明

    2020年2月18日,《LANCET》上发表通讯(Correspondence)文章,全球科学家发表声明反...

  • 春秋网新春祝辞

    一年来,全国族人一如既往,在寻根的伟大进程中,努力寻觅,积极考证,取得了可喜的...

  • 元朝“丝绸之路”与元大都

    丝绸之路研究至今主要集中在汉、唐时期,元朝时期的丝绸之路研究比较薄弱,而元大...

  • 进的祠堂

    一座祠堂,就像一位母亲,虽历尽沧桑,却总是天下儿女向往的地方。在那里,有先前的风...

  • 中华史姓研究会会议在南乐召开

    2016年11月6日至7日,中华史姓研究会常务理事会议在河南南乐仓颉宾馆召开举行。 6日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