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史氏春秋网!

史氏春秋网 研究史氏历史和史家族谱的专业网站

当前位置: 主页 > 研究 >

东钱湖南宋石刻分类介绍---文臣

时间:2006-09-27 00:27来源:春秋 作者:真·东钱 点击:
东钱湖南宋石刻分类介绍---文臣

文臣知识渊博,思路敏捷,出谋划策,为国为帝王分忧,实乃帝王耳目,始终跟随左右,是“忠”的象征。因为文臣、尤其南宋文臣地位的重要和突出,所以神道上排列的石像,墓前开始第一组石像必定是文臣。文臣头戴进贤冠(冠与帽的区别是官与民的区别,官者则有“进贤冠”与“乌纱帽”两种服饰),冠顶的梁数多寡表明官之品、级高低,身着左或右衽宽袖长袍,束带,袍下露裳(裙)蔽足,胸前垂曲领方心,双手执笏(上朝所拿手板,上记事以备忘),足着云头履(厚底浅帮的鞋)。石刻文臣的冠雕,五梁(历代梁数不一,宋代五梁为最多)微凸,梁顶上有一隆起之圆柱,即是“簪白笔”装饰,因笔不粘墨皆为白,故名。“簪白笔”是古代大臣朝服首饰,始于汉代,文臣上朝,均以毛笔书所奏之事于笏,然后簪插笔杆于发际,后成为制度,凡文官上朝均须簪笔。宋以后,武官也行此首饰,东钱湖史氏家族宗祠所藏祖宗画像(今藏宁波市江东区档案馆)即有如此描绘可资印证。东钱湖南宋石刻中最精致的五梁冠,要数史弥远母亲墓前文臣,连五梁上的玉珠串也雕得似在抖动,并在额花间也错落有致地雕有珠玉,显得格外高贵。但也有例外,文臣戴帽不戴冠,如史诏墓前文臣,帽上无梁,颔下也不系带,这是史诏生前未做官的标志,这也是丧葬礼制等级的反映。 东钱湖南宋石刻文臣的袍服雕饰袖子宽大而下垂,极好地表现了丝织物的柔滑性与悬垂感,文臣衣衫处理较为繁密,对比强烈,体现了东钱湖石刻工匠高超的技艺。石刻文臣的腰带上悬挂有许多佩件:一类统称“事佩”,因古代服饰没有口袋,随时要用的零星杂物如印章、巾帽、囊袋及解结用玉器等,只能佩挂在腰际。其中印章古代需随身佩带,一如现今身份证,以便随时验证。此外,皇帝授予官员的官印,既用作关防钤记,又作兵符印信,更是官级、爵位和权势的象征。一类统称“德佩”,即没有太大实用价值的装饰品,如玉璧、玉环、玉璜、玉珩等各种玉器,“德佩”主要为文臣佩饰。“德佩”中最为贵重的是“大佩”,也叫“组佩”,即将两种不同形状的玉佩穿组为一串,行走时佩环叮当,形成节奏,以使步履合乎礼仪。 石刻文臣的束带和笏板极有欣赏价值。束带是古代贵族束于腰际的服饰附件,本体为带鞓,以皮制成,外裹绫绢,两端有带钩相连接。宋代官制等级一至三品为玉带,四品为金带,五至六品为金涂银带,七至九品为黑银及犀角带。笏板亦称朝板,君臣相见用以记事或指画的手板。天子之笏以玉为之,诸侯以象牙,大夫、士以竹,各有等差。汉魏以后称手版。凡臣上奏之事及君有教命,皆书于笏以备忘,故与簪笔之制有关。不执则插于大带。大带叫绅,插又作缙,因此缙绅一词,成为高官的代称。

 

史诏墓:墓址在绿野岙。史诏字计之,为史浩之祖。其母遗腹所生,以孝行著乡里。他才学渊博,与蓍名学者楼郁、陈瑾为友。遇大比之年,时人劝其赴考,他说:"无母氏之斩 史氏矣。誓终身母子不相离"一生布衣,德行高洁。死后,因孙辈殊荣,追封为太师越国公。此墓尚存部分石兽翁仲。

史浩墓:墓址在吉祥安乐山。史浩字直翁,宋绍兴十五年(公元旦145年)进干,历任地方官,迁建王府教授兼直讲官。绍兴三十二年孝宗即位,任起居郎兼太子右庶 子,任参知政事后,推荐陆游,提出岳飞冤应予昭雪,录用贤士、三清朱熹、重用杨 简、陆九渊等江苏名士。绍熙五年(公元1194年)逝世,封会稽郡王。宁宗即位后于嘉十四年改封越王,谥足定,配亨孝宗庙庭。
 
史弥远墓:墓址在大慈山。史弥远字同叔,淳熙十四年(公元1187年)进士。历任地方官和朝。嘉定四年(公元1211年)迨立理宗,独相九年,檀权用事权倾中外,据史书载,弥远虽非贤,一爱异人才,死后追封为卫王。旧时,墓前有石兽翁促仲,墓旁建大慈寺作家庙,规模宏大,至今仍有石兽残存,遗址可辨。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