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史氏春秋网!

史氏春秋网 研究史氏历史和史家族谱的专业网站

当前位置: 主页 > 研究 >

忠言与诽谤——评《史璟卿谏伯父嵩之书》

时间:2013-12-01 22:43来源:未知 作者:史美珩 点击:
忠言与诽谤——评《史璟卿谏伯父嵩之书》


      “璟卿谏伯父嵩之书”是《宋史》中的一篇名文。初读他这篇文章的人,无不对璟卿“刚直不阿、大胆直言”的精神“悚然起敬”,而对史嵩之的为人则“嗤之从鼻”,认为这种人“不为人齿”。然而细考宋史,则知璟卿这篇文章根本不是“刚直不阿”的“衷言”,而是一篇心术极其不正的诽谤文章。
       第一:嘉熙年间,史嵩之是不是像谏书上所说的当时已“秉天下之大政”、“膺天下之大任”?即《鄞县志》所讲的璟卿 “年十八,适伯父当国,纷乱政事”?
      事实是:理宗在端平元年(1234年)六月出兵三京失败后,该年并没有召回因反对出兵而辞职回家的史嵩之。史嵩之是在端平二年(1235)十月才被召回、任命为江西安抚使的;端平三年(1236)二月因战争需要调任淮西(今安徽省江北部分)制置使。因赵范失襄阳(1236年3月),嘉熙元年(1237年)三月史嵩之再次被调任京湖(今湖北与河南西南部分地区)制置使。嘉熙二年(1238年)二月因功晋升为参知政事,开督府于鄂州。嘉熙三年(1239年)一月升为右丞相兼枢密使,在督府都督军马抗蒙。嘉熙四年(1240年)二月撤都督府回朝。
       从这五年的历史可见,史嵩之在前三年一直是个“省级干部”,而且走马灯似地调动了三个省(从江西到淮西、从淮西到京湖。);后两年虽然一年任参加政事(副相),一年任右丞相,但他的权限只是在前线指挥作战,朝中的分工只是挂名的“提举”国史院、国史编修,“当国的”政治、经济、人事等大权都在左丞相李宗勉之手,不在史嵩之手里,更谈不上只有皇帝才有的“起复”之权,何来的“秉天下之大政”?何来的“当国”?所以璟卿开头那段讲“伯父秉天下之大政”、“膺天下之大任”这些话与事实根本不符。他是用极高明的手法,一开篇就把史嵩之描绘成不但掌控着“天下之大政”,而且掌控着皇权(“丁艰(亲丧守孝)未几而旋被起复者有之)的“权奸”。
      第二,嘉熙年间,史嵩之在“用人”的问题上是不是像谏书上讲的“苞苴公行”、“便嬖昵私”、破坏“祖宗格法”?
      一般说来,“苞苴公行”、“便嬖昵私”(即贿赂公行、营私舞弊)是封建官场的通病,这话具有极大的普适性,也是璟卿这篇文章能激起一切仁人志士的义愤之精髓所在。问题是:具体到嘉熙年间这一具体的战争年代、身处战争前线的淮西、京湖这一具体的战区,史嵩之在用人问题上,能不能“苞苴公行”、“便嬖昵私”?有谁愿意用钱去买官、买一个刀头舔血、朝夕有生命危险的差使?
     事实是,面对蒙军的大举南下、宋军兵败如山倒的形势,地处战争前沿的京湖、两淮和四川地区的官员,死的死,降的降,逃的逃,躲的躲,该时该地的“官”可不是什么美差。据史载:面对战争,江陵统制李复明战没、利州统制曹友闻战死、文州守臣刘锐、通判赵汝乡和鄂州长寿县李良没于阵;弃军或弃城逃跑的有唐州守将全子才和刘子澄、随州守张龟寿、荆门守朱扬祖、鄂州守乔士安、蔪州守张可大、舒州守李士达,投降的有光州守董堯臣,有的人甚至叫他去当“省长”他都不愿去,如李寿朋,嘉熙元年三月,理宗任命他为淮西安抚使、知黄州,他就是怕死躲到家里去避不赴任,最后只好将他削职三秩,送建昌军居住。(上述材料见《宋史•理宗纪》、《宋史•孟珙传》。)
       史嵩之就是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任“参加政事”(一年)和右丞相(一年)的。为了阻遏这种严峻的态势,他去都督府上任时,头一件事就是严厉惩处这些贪生怕死的官吏,奏诛张可大、董堯臣,发配李士达、卢普、光州司户柳臣举等等,煞住这股逃跑之风;同时对在战争中为国捐躯与立功的将士奏请朝廷予以重奖、破格提拔,如淮西将陆旺、李威因战功与官三转,孟珙升四川宣抚使等。所有这些都是有史为据、有案可稽的,怎能用“苞苴公行”、“便嬖昵私”、“狼狈万状,祖宗格法怀于今日也”这样的语言来概括呢?面对如此严峻的战势,请求理宗允许某某官员“移孝作忠”、进行“起复”,即不要在家守孝,而是奔赴前线、共赴国难,这有什么可指责的呢?
      第三,“督府”是不是像谏书中所讲的“不知督府所干者何事?所成者何功?”“师老财殚,绩用不成,主忧臣辱,公论不容!”
      事实是:史嵩之在督府任都督的二年内(嘉熙二年二月至四年二月),守住了黄州、光复了光州、滁州、郢州、荆门军、樊城、光化军、虁州、襄阳、信阳,降息州、蔡州,奏五十六捷,淮右诸郡肃清。论功劳朝中诸臣无出其右,无愧为理宗的长城之倚。
      这就是当年真实的历史。璟卿这篇“谏书”,根本不是什么善意的“忠言”,更不是“刚正不阿”、“铁肩担道义”,而是一篇恶意的以谎言为基础的诽谤。
      至于为什么家族内部会发生这种情况?这是我们需深入研究的另一问题。

本文作者《中华史姓谱》2002年版编者 浙江师范大学资深教授 2013年11月26日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3)
75%
踩一下
(1)
25%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