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史氏春秋网!

史氏春秋网 研究史氏历史和史家族谱的专业网站

当前位置: 主页 > 族谱 > 家传谱 >

真定史氏世系家谱序

时间:2008-05-08 04:23来源:春秋 作者:典籍 点击:
真定史氏世系家谱序

真定史氏世系家谱序
大宗、小宗之法废而后谱牒兴。秦汉而下, 士大夫之族历世不散得以识其先人而不相忘者, 谱牒存焉耳。五季之乱, 谱牒又废。宋欧阳文忠公、苏明允先生虽倡为之, 而继之者或寡, 以至名门盛族问其先一再世而上, 或懵然不知为谁, 惜哉! 宗法不可遽复, 至于谱牒,人惟不为之耳。奉议史侯, 故开府仪同三司左丞相忠武公之兄孙也, 以廉平守家法为时贤大夫, 二政平阳三年, 倪得时侍左右。闲尝录祖宗碑志哀挽二帙见示, 读之采然皆名笔也。继又出族谱属题其端。直书代次于前,横叙长幼名讳于后, 而下名所生以与代次互见。推其高祖之父为第一代, 至侯之子凡七代, 秩然不紊。虞(虚) 其左使来者自八代九代十代, 继为百千可递至于无穷也。侯且曰: 有唐位至太师者失其讳也, 世相传实吾之远祖。其后又有讳善利仕辽为静江军节度使者, 讳渊仕金为永兴县令者, 然或再传, 或三四传而复不可详, 故不书。
      予窃尝考之, 史姓系出周史佚之后。春秋世晋有卜尹苏, 汉前有将军丹, 后有彭城相弼, 自是以降闻人继出, 惟其谱牒之不存, 故不可以世。今族谱立矣, 使史氏之子孙虽久而分, 果能守此法, 家置一本, 各宗其祖, 宗其祖(初本: 各宗其宗、祖其祖) 而不失其本源, 虽无大宗小宗以相率, 累百千世当知其孰为几代祖, 孰为几代孙矣。夫人生各有本, 本固(不可) 忘也, 矧侯自曾祖府君以开国功起家, 行六部为尚书, 重侯累将, 居高爵食厚禄, 显耀于谱者四十人。而忠武出入将相, 翼戴累朝,位人臣之极, 尊宠莫比, 时情拟唐之郭汾阳,以下不论。虽其才质有以致之, 其上世所培植固亦远矣。侯之为是谱也, 既有以不忘其先且将贻后人知之, 后人知之则亦知爱其先矣。后之人知爱其先, 则修德而进, 于无忝者亦自不容于不勉也。后之人知爱其先, 则于族属之疏远者本同一气, 有以相亲也。侯之用心亦厚哉!
倪幼蹊望于史氏者也, 而僻处一方, 不获攀麟附骥, 与游其门, 得一拜侯, 以文字著名于谱, 亦幸矣, 尚何敢辞, 故笔为之书。若其祖宗勋劳德业之盛, 则固具于碑志, 且他日将有太史公之世家列传者附于国史, 弗待于云云也。
                            大德己亥十一月五日寓平水云中曹倪敛衽序, 己亥年是三月(年)

      此前代家谱失去后截, 于内注写显于谱者四十人, 今幸存者三十三人, 所失去者七人。其谱年代寝远, 氵邑烂无征, 故特再蘖新谱以接之, 分为上下二册, 庶几代次无紊。其谱以见下册云 (按: 体会此段小注, 结合天顺之序, 知其应为史昭所题          

史英豪注:大德己亥年是公元1299年,是目前发现最早的真定史氏谱序。

获鹿县史氏新续世系家谱序


       尝谓万物本乎天, 人本乎祖, 此天地之常经, 古今之通义也。窃闻我史氏出自周史佚之后, 历世既远, 谱牒无征, 其可考者则自讳伦者,为始祖焉。生成珪在宋之季世, 皆隐德不仕, 以农业为事, 有舍财乐施之心, 贝周贫(恤匮) 之意, 其阴德及于人者不为少矣。迨秉直生大元之初, 散财济民阴骘尤多, 常(尝) 仕尚书行六部事。由是子孙出而仕宦益多, 各有开国承家之业, 光门耀祖之声, 史氏之族至是为盛焉。昭窃思先代以来, 以世继世, 传至于今二百余年而不泯者, 是吾祖宗德业之所致也。今之所存者幸遗家谱书三册, 刻梓者二,悉著功勋事业, 抄录者一, 著仕宦登庸, 又各注其子孙名讳, 迄今年远而弗紊, 为子孙者可不宝哉! 然其谱非止三册而已, 又若今镇边都督史昭处收藏一册, 其昭亦系吾族, 是先祖天泽六代孙也。又陕西安化亦有支派讳仲成处亦收藏二册, 其仲成曾仕国朝, 累官至都尉使, 永乐癸巳仲夏望日殁于王事, 承命归葬故里, 亦是先祖天泽六代孙也。昭则天安祖之七代孙焉。史氏之本宗族属子孙蕃衍, 而年代寝远, 失其始祖图谱, 无以考其次序。于是将昔日所传家谱以续之, 使其代次相接, 不为紊戾。
       今按先代世族系先大兴府永清县焦代( 垡) 乡人, 其后讳天安者大元世祖时授真定等路万户, 牧守斯时就克厥家, 以真定为世业, 就卜坟茔在获鹿县名丘乡西马村东原, 礼也。即今茔域内建立神道碑文二通, 其碑刻铭其能勤王家之功, 又勒诗章以挽之。此碑尚存以无废毁。永乐己亥, 伏睹国朝颂(颁) 降《为善阴骘书》, 纪载秉直散财事实, 乃前代高祖(眉注: 此高祖谓史熺, 史熺之曾祖即史秉直)之曾祖也。至宣德辛亥, 复蒙圣朝又降《历代臣鉴》, 亦载天泽功业, 乃高祖之祖也。于是考其元勋事业俱与所遗家谱文无殊, 而宦绩无不同焉。昭思前代列祖历仕元朝, 尊宠无比,在当时皆为贤相, 复以高名完节灿然昭著, 福禄永终, 庆流后裔, 岂偶然之致哉, 是由我先代好施周急, 布阴德于冥冥之中, 感天地之昭极, 致今富贵安荣, 享有爵土, 殁传青史, 碑(俾) 名勒于碑, 功著于书, 德扬于世, 班班可考, 有不期然而然者矣。盖先代之人有劳于国历事勤政者多, 所以功勋事业著于简册, 芳名后世, 建立神道, 庆源、遗爱祠堂(眉注: 遗爱祠堂在真定东关) 等碑数通贻于后世, 永为无穷之兆。今神道二通碑尚存, 其遗爱祠堂注于家谱, 其碑亦废毁无存, 惟庆源碑与文词俱无所存。今家谱固已在焉, 而恐后之人紊其宗派, 再自八代以续之, 使其宗派不乱。嗟乎, 人之有祖也, 犹木之有本, 本固则枝叶茂, 今吾族之繁茂者, 岂不犹木之本固而枝叶之茂乎!
昭愧鲁不肖, 窃恐宗党有紊, 族派支离,故以前代家谱手抄成帙, 了然即见代次之不紊, 而欲后世之相传耳。今自始祖伦至昭十代, 复将前代旧传之谱叙于其右, 而以新续之谱叙于其左, 分为二册, 家置一本, 昭示将来继世子孙相传永守, 俾其各宗其宗而祖其祖,庶有所统属而无紊矣。今自尚书之祖为第一代编之于前固矣, 然续至七代而下何渺不问乎? 余恐愈远而愈失其传, 故又自八代推其统序而各著明之, 而为获鹿史氏新续世系家谱云。
天顺二年戊寅秋八月十代裔孙昭敬序
(小注: 十代孙系指伦祖)。

史英豪注:史昭祖是真定史氏十世。
  
获鹿县儒学教谕祁凤序(原无题)


      是录之于世其有无固不必计, 但为其子孙则不可无是录耳。故夫岁时享祀, 陈是录于神前, 亻爱然如睹丞相之生存, 则孝思之心油然兴起, 而追远之诚绵绵不绝者未必不由乎此也。家之所宝尚可无乎! 然录刻于元时, 而其刻之之意固欲传不(之) 无穷, 迄今几二百年,一旦失去, 其不幸何如也。向使志未修而录先刊, 固民无间矣也, 录虽失而在(再) 辑而为帙, 复得与后册并传无缺, 是不幸中之甚幸也。于戏, 是录间关存亡而其宝之之难如此,为子孙者知耶不知耶? 自兹以往尤以慎之勿慢藏其家宝焉, 斯孝矣!
天顺二年戊寅冬十月己未乡贡进士获鹿县教谕蒲坂祁凤子仪序。
  
                    史氏家谱序(据初编本补文题)


       我史氏受姓之始上溯自周, 其由来远矣。自天安祖茔兆西马村东原、天泽祖茔兆后太保庄村西, 吾先人盖自元之中叶(已) 卜居于岳村矣。明末居于岳村者仍在马村东祖茔埋葬。明鼎(革) , 我清随龙而来(者) 引黄绳以占地, 凡黄绳以内者谓之圈地, 我家祖茔适在圈地之内, 自此以后而葬(埋) 无人焉。

自康熙年间准民间于圈地内埋葬, 吾曾祖公讳昌寿者,乃将祖茔二二十四亩斩除荆棘, 用以备祭扫之资, 然止讨得枢祖之茔域, 而天安祖之茔域亦二十四亩, 止讨得坟盘而止焉。积蓄有年又在村西构祠堂基址, 创修正殿三间, 皆我曾祖之力也, 以致综理户中之事, 及吾身已四世矣。
旧有家谱盈箱, 相传乾隆二十五年为大水漂没, 亦无从考其真伪。我先大人总理户事, 深以叙家谱为念, 然(有) 志未逮, 至晚年谆谆以此事切嘱。余三十六岁先大人弃世, 户中之事余则总理焉。偶忆先大人在时曾与西良厢村讨来史昭所叙家谱两本, 系是抄本, 而字迹歪劣差讹殊甚, 后仍为携去。余又讨来亲笔抄录一本, 令人代录一本。上自伦祖为第一代, 下至文通为十八代, 则献可、心传、心述等为十九(代) 明矣。世次井井昭昭可考, 内中兼有及下庄、将巷、埭头、晋江、大同、蔚州、盂县、邯郸诸小支, 无不注有头绪。又忆先父有言, 其幼时曾有平定族人史懿修者携有家谱,曾至岳村祭扫吃会, 尔时因寺家庄有老谱未从留其底稿。今寺家庄口称老谱已失, 欲叙家谱苦无端绪, 平定素称文明之邦, 家谱定不失坠, 然吾老矣, 无能为也已, 汝其念之。余即刻刻在心, 后与商人黄彦彬语, 渠言伊表兄史三槐家有史氏家谱。因写手书托伊致意, 欲求平定谱一抄, 而三槐携谱到舍, 盘桓数日。余乃分人速抄, 数日告竣, 因有底本。后因寺家庄史利金来兹吃会, 谈次询及失谱之由, 伊言家谱未失, 在史德功家存, 德功系是庠生, 已谢世矣, 有遗言勿令散失, 其内人将遗书籍并谱收藏箱簏, 封志不令人见。余令利金将余叙谱之意达知。伊初不肯现, 利金大费周旋, 始言必亲自送来, 后果同其侄景山送到。噫, 盖亦郑重之意也。其谱止五本, 先是寺家庄族长令其子新雨持图谱一本送到, 业已残破不可披阅, 余随即裱订完固, 及与五本谱对阅, 原系一部, 图谱盖其卷四也。全部共八本, 失去卷二与卷六, 是乃不全之憾, 因悟口称老谱已失之有由也。由是史昭所叙之谱已得, 老谱已得, 老谱虽不全而所短者亦无害于世次, 因披谱细玩, 大费经营。因忆幼时祭扫, 枢祖茔域中有坟冢垒垒平排数四, 而车道南犹有坟冢一缕, 而坟前墓志石名曰祭台石或有或无, 而此时埋没者更多, 止外现一二, 惟吾曾祖所立之石供桌在极西一行坟冢前完然独存。因将祭台石均为寻出, 与家谱对勘世次秩然, 而道南一缕坟冢其在上者为史润之坟, 系石供桌极上之冢史成之叔祖。余甚惑焉, 此非乱葬之坟乎? 因思枢祖之冢必在极北, 然平坦无痕皆为种植之地矣。因约略其处用铁探探之, 果得墓下之砖焉(基) 而石则渺矣。再下一穴之远, 东西各得砖墓而石则仍渺矣, 又下东旁又得二穴之砖基而志石仍渺。余喟然曰: 不必寻矣, 将坑坎仍为平妥。余恍然大悟: 道南史润之冢至史杞五世矣, 极上极北枢祖之冢适在正中。此二十四亩之坟地斩荆除棘(者) 吾曾祖也, 庙堂基址创构者吾曾祖也, 而石供桌之置不在极上极北枢祖之冢前, 亦不在车道以南极下正中之地, 而必于平排极西一溜坟冢之下而安置焉,吾曾祖之心昭昭矣。再证以坟前之祭台石考其年号, 知吾继臣祖实挨次而降之人, 则我之(支) 派源源有自, 可谓信而有征矣。
        因思寻祭台石之时, 吾梦中若或见之, 见上下垒垒成溜成行, 吾率多人谓(此) 处寻, 则得之, 彼处寻又得之, 更可奇者谓下边之石是某样某式, 果得某样某式焉, 众皆奇之, 尔时吾亦不解其故。再者因史润之坟在下, 是极西在上史成之叔祖, 疑为乱葬坟, 因悟枢祖之坟必在极北极上, 约略其处而果得之, 是盖枢祖葬时在元之初, 元祚九十而鼎革, 明祚二百余年, 居岳村者至明末犹在祖茔葬埋, 所以下枢祖之坟辽远, 平排数四而葬, 甚至以叔祖而比胞侄又下之, 实是乱葬矣。虽是乱葬而支系秩然, 吾曾祖之置石供桌必置于本支之下, 此固势所必至, 情有固然也。于以知梦中见石而果得石, 葬法平排数四与叔侄倒置而悟为乱葬,又悟出枢祖之冢必在极上, 约略其处而果得,又悟出石供桌之置必置于本支之下。此数者谓余积诚所感, 余何敢, 或者祖考有灵以默启我之悟焉, 则未可知也。爰叙其巅末以示后世子孙核实焉。
光绪十九年六月十七日五十八世裔孙清成恭序。
  

自述拓诸祖神道碑颠末


        天安祖神道碑陷下者三四尺余, 余令人将碑前决(掘) 开, 有工人王升平者与伊外甥王五月均是我好友, 令将全文拓出, 裱成拓本以备久远。及读其文有云其详俱载之先达崔铉所述史氏庆源碑, 余始知庆源碑必在永清。而平定抄来之谱与史昭所叙之谱俱与(于) 天泽祖名下注云: 葬与(于) 获鹿县太保庄, 石人石马俱各废弛, 惟有庆源碑记尚存, 并将茔域地、明堂地长阔步数一一注明。余兹惑焉, 或者天泽祖神道碑亦名庆源碑未可知也, 然而渺矣。又有云: 史氏自都帅公以上举葬诸燕,经略公稽古改制, 以为卿大夫受采地者, 生以食其禄, 死以宅其土, 不可易者。都帅公曩礻付先垄犹权厝耳, 今开新茔于赵为宜。于是都帅公之子楫、枢(等) 承命卜以秋七月己酉葬公于获鹿县名丘乡之马村, 礼也。即今天安祖茔域处。枢祖之神道碑亦以前法拓之。余读天安祖神道碑文, 知庆源碑必在永清, 据旧谱所云祖茔在焦垡乡, 或写之误。适药铺伙计李凤池者向在永清韩村营干, 余询焦垡, 伊言域(城) 西南二十余里有一焦垡, 未闻有焦垡也。余初次令族侄春德进京寻八行堂, 冀有旧谱携来, 将卷二、卷六一抄, 否则板(版) 存八行堂, 即托李立久在京都刷印两部,回时迂过永清访问碑之有无。谁之(知) 八行堂、庆源碑两者一无确耗。二次命春德与大郭村杜皂火复往, 亲到碑下, 与牛托村史兴宗二人约定, 然未拓碑文。三次令春德与友人王升平二人往焦垡乡拓碑, 大费周旋, 几乎为史兴宗吓诈, 又北上进京借盘费始得归。若史兴宗者以吓诈钱财起见, 非史氏子孙也。拓得史氏庆源碑一通, 盖历叙伦祖以下; 秉直祖神道碑文一通、进道祖神道碑文一通, 共得三通, 制成拓本以备久远。第代远年湮, 石碑剥蚀, 字体有不可辨识者。
                                 光绪十九年八月二十日五十八世裔孙清成敬述。
  

大清康熙三十八年族谱序
 
  常思家谱一书,祖若孙世世守之,不可或失者也。况且其积德昌后,子孙繁衍,则家谱之修可不急耶.我始祖讳伦者家居北京顺天府永清县,重义轻财济人利物。金未中原涂炭乃建家塾招来学者遇岁大浸 发栗赈之  伦生一子 讳成圭 遭乱盗四起悉散其家财 唯存廪粟 乡人赖之 延及三世家道寝昌 成圭二子 长曰秉直字正德仕元为北京路行六部尚书 次曰进道 字道远 任义州节度使 北京路兵马都元师 秉直生三子孟讳天倪 字和甫 金紫光禄大夫 河北东西路兵马都元帅 仲讳天安 字全甫宣权正定路万户侯 季讳天泽 字润甫 开府仪同三司 平章军国重事 中书右丞相 枢密使 赠太师 谥忠武 封镇阳王 为大元功臣名垂史册万年不朽天倪五子 长曰楫 字大济正定路兵马都总管次曰权 江汉大都督 三曰宝奇 四日滕忽鲁 五曰添福 天安十七子长曰桢 次曰枢 字子问 中奉大夫 宣慰使 三曰桓 嘉议大夫 总管 四曰桧 五曰椿 中顺大夫六曰植 丰州千户 七曰楠 中山知府 八曰寺家奴 九曰楷 南阳府同知 十曰模 十一曰道家奴 十二曰合刺十三曰材 十四曰槁 十五曰柏 十六曰柜 十七曰桂 天泽八子 长曰格 字晋明 湖广行中书省平章事 次曰棣字子华 卫辉路转运使 三曰樟 正定路新军万户 四曰杠 湖广行中书省左丞相 五曰杞 字子秀 大中大夫 江北淮 东道肃政廉访使 六曰梓 沣州同知 七曰枇 少中大夫 八曰彬 中书左丞相 一时官者四十余人 猗欤休哉 以其累官正定 因家正定获鹿 杞生五子 长曰燎 次曰灼 三曰燬 四曰炤 五曰燦 灼公为承务郎同知平定州事卒于官 灼公子 讳信甫 入籍平定州值元季兵起隐居州北四十里方山下荫营之上庄信甫生五子长曰进忠次曰孝忠 三曰进禄 四曰进孝 五曰进义 进忠生三子 长曰伯林 次曰伯聚 三曰伯义 伯林资刚毅 读书好礼 时明太祖高皇帝 龙飞混一宙宇 礼乐修明人 文宣郎或劝之仕 伯林曰 我出将入相名家幸际明时为盛世民足矣 何以为仕 因荫营地隘人众 乃禀父命 徒居於庄北八里三都承外父齐氏之产而家焉而仲弟伯聚 季弟伯义 恰守旧田庐 伯林生二子 长曰济 次曰浩 字文广 弱冠补郡庠生 博学万方明左氏春秋 经 史 子 集尤为淹贯 既长遂不复有仕进议 生五子 长曰铸 字子镕 严毅方正 尤好济贫周急 次曰铎 字文振 温仁多恕 慎而寡言 三曰钦 字惟敬 好学不倦 登正统甲子科 乡试第 初任山东东昌府 思县尹次任济南府齐河县尹 有殊政 有古循吏风 四曰鉴 字文明 孝友谦恭 居母丧之庐于墓则 人以孝行称之 天顺丙子 岁遇大饥荒 将城宅瓦房十七间 立券值与尚义都富氏霍清 当栗三百石 悉周乡里贫乏者 量口均给五曰镛 字大器 度量宏广 言 语温淳 昆弟五人建修寿圣寺 即於世系家谱勒石寺中 以继先祖 诚盛举也 族谱己而年远火湮 几至坠亡 此时而不修 后欲修之 不可考矣 余因与族祖 贡生候选训导 讳大雅 字三古 族叔国子监监 侯选县 讳荩字在公 讳煌 字龙门武生 讳策字伯谋 讳蔼 字吉人 族侄增广生 讳谟 字继典 同心协力 索求谱系 付诸剞劂 虽不 敢云有光前人祗期垂裕后昆云 尔  告
    康熙三十八年(1699)岁次乙卯孟秋郡庠生山阴居士史养文字云章氏薰沭谨识
史英豪注:史养文祖是真定史氏二十世。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5)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