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史氏春秋网!

史氏春秋网 研究史氏历史和史家族谱的专业网站

当前位置: 主页 > 文化 > 小说 >

一门三宰相——南宋史氏家族传(33)

时间:2009-02-13 19:19来源:春秋 作者:郑传杰 点击:
史浩看问题十分敏锐。当时朝中有一个人叫刘蕴古,他本是金人派来伪装投降的,对此大臣中没有一人识破他。刚巧有一万余人应募去北方营田,陈康伯、张焘等都表示赞同让刘蕴古带去,史浩却独持异议说:这一定是有奸人

史浩看问题十分敏锐。当时朝中有一个人叫刘蕴古,他本是金人派来伪装投降的,对此大臣中没有一人识破他。刚巧有一万余人应募去北方营田,陈康伯、张焘等都表示赞同让刘蕴古带去,史浩却独持异议说:“这一定是有奸人原来来诈降,现在伎无所使了,就以这件事为借口,返回金国。”史浩当即召来刘蕴古,问他说:“樊哙想以十万人横行匈奴,议者均以为可斩,今你得一万乌合之众,有什么可作为的?”刘蕴古大惊失色地说:“这一万都是些无家可归的人,我带他们到北方去营田,决不会出什么意外事的。”史浩反唇相饥说:“这一万人固然无家可归,可你的家在何处?”那时刘蕴古一家老小还留在金国的幽燕之地。他自知失言,恐惧而回。后来刘蕴古果然私自派他的仆人向金人密献了宋军的军机,事发后伏诛,人都称佩史浩的先见[1]。
在处理军国大事方面,史浩也想有作为。史浩向孝宗推荐的一批有识之士中,其中就有忠诚爱国的主战派老臣张浚。
对史浩来说,张浚虽然年龄仅比自己大七岁,但却是功成名就的抗战前辈。张浚和张九成都从杨时之学,史浩私淑张九成,因此也被史浩视作师辈,所以无论从那一方面看,张浚的名气显然远远高于史浩。自古以来,很少有人能做到推荐名气比自己大的,即使齐名相荐,也不是一件易的事。战国时的庞涓与孙膑,才能不相上下。他们都在鬼谷子处学兵法,因为孙膑学习优于庞涓,所以庞涓为魏将后,不但不愿推荐孙膑,相反妒嫉孙膑的才能,设计削去孙膑的双足。齐国淳于髡出使魏国,将孙膑带到齐国,齐威王封孙膑为军师。一年魏国攻打齐国,孙膑设计围困庞涓,庞涓智穷自刎。庞涓嫉贤妒能,终反害己。在这一点上,三国孔明颇得赞誉。他极力向刘备推荐了与自己齐名的庞统。水镜先生称孔明、庞统谓: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可见庞统的才智与孔明不相上下。孔明毫无嫉妒之心,将庞统力荐给刘备,对庞统关怀备至。可惜孔明有丞相之腹,而庞统则存谋士之疑。当庞统随孔明取川时,孔明写信给刘备,告诫说切宜谨慎。刘备根据孔明的嘱咐,要庞统还守涪关,而庞统却大笑说:主公被孔明迷糊了!这是孔明不愿意让庞统独自告成大功罢了,所以说出这种话来让主公对我起怀疑之心。庞统听不进孔明的意见,急于立功,还没有摸清敌情,他便与刘备分路进兵,终于在落凤坡死于敌人乱箭之下。孔明知庞统身故,为‘吾主丧一臂’而放声大哭。足见其爱贤借贤之心,而庞统却错怪孔明,至死未悟。史浩举荐张浚,朝堂议比孔明。
张浚有一颗对大宋王朝忠诚的心,他为宋王朝所做的事情有不少是可圈可点的。
建炎年间,江洋巨盗薛庆,啸聚数万之众在江淮地区横行,这股势力如果一旦蔓延开来将会不可收拾的,直接威胁着刚刚建立羽毛未丰的南宋王朝。当时身为枢密使的张浚,敢于自己一个人径直来到薛庆的巢穴,颇有单刀赴会的英雄豪气,张浚还发挥了一介儒生的特长,居然凭着他的三寸不烂之舌和凛然正气,令薛庆深受感动,最终薛庆放弃与朝廷为敌,转而成为愿意为朝廷效力,对抗金兵的一支生力军。当时,朝中盛传张浚已经被盗贼扣押了,可是不久,张浚安然返回,令赵构惊叹不已。
建炎三年,护卫亲军发动兵变,高宗被废。刚刚建立的南宋王又面临急难,张浚又挺身而出,发挥了他善于从中调度的才能,将韩世忠、张俊协调起来,共同对付兵变,这才平息了叛乱,拥高宗复位。平息护卫亲军兵变时,张浚把韩世忠、张俊手下的军官们都召集起来,厉声对他们说:叛贼悬重赏,要我这颗脑袋。你们要是觉得我该杀,就取了这颗头去领赏;不然,就跟着我去杀贼,任何人胆敢退缩,我都将严惩不贷。张浚话音刚落,众人都感愤,纷纷表示愿服从他的领导,跟着他去拼死杀贼。一天深夜,一个不速之客突然出现在戒备森严的张浚寝室里,并从怀里掏出一张纸说:这是重金悬赏要您脑袋的文书。张浚从容地说:既然如此,你干吗不拿了走呢?这个人回答说:我虽然是个粗人,却也有起码的是非观念,我怎么能为贼所用?我来只是想来提醒您,我走后,恐怕还会有人来,而您的安全警卫是有漏洞的。说完,此人飞身上房,飘然而去。张浚没有因此而畏惧,且能从容面对,他马上杀掉一个人,虽然做得绝了一点,但于当时情景,还是可以谅解的,事后张浚对外放风说,刺客已被当场捉到杀了,以此来吓唬可能再来的刺客。
为平兵变,张浚处事果断,不畏险阻。对此高宗记在心里,对张浚十分感激,封他为知枢密院事,这一年张浚才三十三岁,创造了一个历史记录。太上皇赵构后来回忆说:兵变发生后,他自己被隔绝在宫中。有一天正在吃粥羹,忽然听说张浚就要被贬到湖南郴州去了,不由大吃一惊,竟将一碗粥都打翻在地上。当时想想,真的全完了,如果张浚一旦被贬走,哪还能有谁平息得了这场叛乱呢?可见张浚当时是太上皇唯一的救星。不久,叛乱平息,太上皇赵构就极为亲热地将张浚引入内殿,对他说:皇太后知道你忠义非常,想要见见你。随后,解下自己佩带的玉带赐给张浚,并且当时就要拜张浚为宰相,张浚以自己是后生晚辈,资历不够而推辞了。
在抗金斗争中张浚又无疑也是一位领袖人物,享有极其崇高的威望。绍兴四年时,金国元帅兀术率领十万大军打到扬州,并下达战书,约宋军决战。此时,皇上赵构不知如何是好,便紧急将张浚召回朝,将他官复枢密使原职。结果,韩世忠接到兀术的战书后,派人去见金兀术,表示应战,并且告诉这位金兵统帅说,张浚已经来到镇江。金兀术不相信,说:张枢密不是被贬到岭南去了吗?怎么可能到了镇江呢!当韩世忠派去的人拿出张浚所下的文书给金兀术看时,这位金兵统帅当场脸色就变了,并连夜撤兵走掉。
绍兴六年,金国扶持下的傀儡伪齐军南侵。伪齐军号称七十万之众,化装成金兵大举南下。朝廷上下都吓坏了,纷纷准备退保长江,而张浚坚决顶住压力,主张与金作战。他说服皇上后,星夜急驰到采石,严令正在后撤的刘光世部:如果有一个人撤退过了长江,就要砍下部队最高长官的脑袋。刘光世听到,心中相当惶恐,他对部下说:“弟兄们往前打,救救我的脑袋。”果然,在张浚的指挥下,伪齐军被打得全线溃败,宋军大获全胜。
张浚北伐的意志坚定不移,始终如一,这一点令史浩钦佩,所以把张浚作为向朝廷推荐的重点人才,并且建议说:张浚“名重当世,久为秦检所抑,既大用之,恩礼宜加厚。”显然史浩的用意是企图以张浚的名望和地位,来团结民心,鼓励士气,推动抗金北伐事业的发展。张浚回朝后,孝宗召见他时也说:“久闻公的大名,今朝廷所能依赖的也只有公了。[2]”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6)
85.7%
踩一下
(1)
14.3%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 名家小说:梨花灼灼

    史怀宝,研究生学历,国家一级作家,先后在山东、广东、北京国家审计机关工作,现为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