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史氏春秋网!

史氏春秋网 研究史氏历史和史家族谱的专业网站

当前位置: 主页 > 文化 > 小说 >

一门三宰相——南宋史氏家族传(3)(11)

时间:2009-02-13 19:22来源:春秋 作者:郑传杰 点击:
其实任用余天锡是理宗之意,但由于余家与史门的朋亲渊源,加上余天锡从小跟着爷爷余涤在史家听课受教,他从小就成为寄附史门一个忠诚的影子,所以人们将他与史嵩之视为共列的确也在所难免。看来史嵩之让余天锡出任

其实任用余天锡是理宗之意,但由于余家与史门的朋亲渊源,加上余天锡从小跟着爷爷余涤在史家听课受教,他从小就成为寄附史门一个忠诚的影子,所以人们将他与史嵩之视为共列的确也在所难免。看来史嵩之让余天锡出任签密枢书院事确也非大错,郭磊卿、曹豳等人的弹劾也的确有点过分。
相传理宗为报答余天锡母亲的教习之恩,封朱氏为周楚国夫人,理宗还打算在朱氏寿过九十后,将拜花甲之年的余天锡为相,可惜余天锡没等到这一天。原因是理宗曾经当着余天锡的面为余家修家谱一事特颁诏书,却忘了盖皇印,当余天锡提醒理宗时,理宗就许他自己盖印。不料,这“私盖皇印”[1]罪莫大焉。曹豳等人就抓住这条小辫子拼命弹劾余天锡,在一片弹劾声中余天锡吞金自尽,他死后,其女儿余玉珍,气愤不过,拿着当年的诏书,在满朝文武面前,抓起皇印,又盖了二下,其中一下有半颗盖在了御案上,于是就有了盖有二颗半皇印的诏书,但曹豳并没有以“私盖皇印”罪莫大焉,去指责余玉珍,可见是对人不对事的,对的余天锡,冲的是史嵩之。
嘉熙三月,史嵩之被召回临安准备拜相。嘉熙四谏的王万便站出来论史嵩之,谓其“事体急迫,气象动摇,太学生都想很快回去,国家将衰败的迹象已经明显显露”。然而当时拜相之事已经决定,于是史嵩之拜右丞相,都督两淮四川京西湖北军马,并封公赏爵,实现了他多年振兴史氏的愿望。他《宴琼林苑》诗中说:“鸣跸高登秋暮天,西郊辇路直如弦。梨园花覆千官醉,愈觉君恩湛湛然。”应当说史嵩之拜相,并没有史弥远的直接关系,是史嵩之自身努力的结果。
在史嵩之拜相之日,王万就回到常熟老家去了,朝廷让他任太常少卿,差知宁国府,他都坚辞不受,同年十一月曹豳也被弹劾免职,不久方岳也被罢官,原因是端平元年,蒙古贵族灭金,并向宋朝进攻,当时担任京西、湖北制置使的史嵩之,准备在湖北和蒙古贵族议和,方岳代为赵葵写信责骂史嵩之,公论因此大伤。
史嵩之掌权后还是重视边防的,他精心筹划前哨江防,然而不顾一切,迫令征集渔舟。要知道渔舟是渔民的生命,史嵩之没有体察民情,自然引起民众愤恨,这还情有可愿,可当有提出来时,他仍只顾自己认定的目标,不体谅百姓的生命,这就不能不令众人怒了,当时出来反对的大臣就是康植。
康植是义乌县稠岩人,父亲康仲颖,和徐侨有同年之谊,又是淳熙十四年的同科进士,所以私交甚厚。徐侨讲学在东岩书舍,康植奉父命投师徐侨门下受教三年。康植聪明颖悟、学习刻苦用功,是徐侨颇为得意的门生,嘉定七年,康植进士及第。
史弥远与康仲颖、徐侨也同科,但政见不合,理宗亲政后,朝廷召徐侨任太常少卿,他为理宗侍讲经筵,而康植伴师同行,右丞相乔行简举荐康植在京任职,但康植辞谢而出任武安军节度掌书记。
面对征集渔舟一事,康植说:“下令调征渔民的船只,如果渔民船只被征就无以为生了,所以万万不可以这样做。”史嵩之当然听不进去,还竟然将康植贬为江陵酒官,史嵩之也因“专”而受到指责。
嘉熙行政,最终形成为乔行简、李宗勉、史嵩之三驾马车的格局。“乔失之泛,李失之狭,史失之专”,当是人们称“滥”政。
所谓“滥”政源于各派势力的平衡。嘉熙政治失败在徇私情,庙堂之上多用私亲,所以朋党盘踞。徇情、私亲为使本派势力立于不败之地,也是滥政的原因。
嘉熙四年,理宗将年号改为淳祐,这一年,蒙古太宗窝阔台病死,蒙古对宋的和议停顿,战争也暂时告一段落。史嵩之进《玉斧箴》,不久乔行简辞朝,史嵩之独自柄国。
大臣高斯得马上上奏,请求择才与史嵩之并相,这本是一个合理化的建议,可史嵩之见了很恼怒,在这一点的确似史弥远,喜欢独相。为此,史嵩之硬着来做,他竟指使他的党羽说高斯得叔父兄子不可以同在朝,于是将高斯得通判绍兴,免得他在朝堂上多嘴,高斯得当然不高兴,知情的人也都为高斯得愤然呜不平。
淳祐二年,《四朝帝纪》一书写成,史嵩之企图改掉高斯得所草的《宁宗卷》中对于济王的评论,高斯得竭力辩护,然而书已经被更改了,李心传只好将高斯得所草的藏起来,并写上:前史官高某撰[2]。史嵩之就将更改了的《四朝帝纪》进献,同时还进献了《孝宗经武要略》,《宁宗实录》、《日历》,《会要》、《玉牒》等,因此史嵩之又得以进升金紫光禄大夫,封永国公。
当时史嵩之在相位正十分过隐,他在《雪后》诗中这样写:“同云收万里,斜日已三竿。有鸟皆潜迹,无风尚送寒。晴檐如下雨,枯涧忽鸣渊。渐觉山河复,方知世界宽。”其所写雪融之景,描摹细微,视野开阔。
史嵩之就是这样一个人,一旦发现有人对自己的事业构成阻力,就会果断行事,不惜一切去加以除去。淮西制置使杜杲虽然在解庐州之围时为史嵩之争了荣誉,但由于杜杲上奏表示和谈只是蒙古的诡计,曾令史嵩之十分难堪,因此杜杲成了史嵩之首当其冲的打击对象,他指使台谏弹劾杜杲,杜杲遂被夺去兵权,无意仕途,终老田园。
史嵩之在相时,曾召师雍(史弥远的弟子,但不与史弥远合作)审察,并秘密示意主动与他改善关系,然而师雍却不领情;史嵩之调师雍到粮料院任职,并说:“粮料院与相府关系密切……。”但师雍还是不领情。后来博士刘应起上奏论史嵩之的过失,理宗被他说动了,想驱逐史嵩之。因为师雍与刘应起友好,所以史嵩之怀疑这是师雍在中间作梗,就指使御史梅杞攻击师雍,朝廷就差师雍知兴化军,不久又改知邵武军[3]。
史嵩之统治“专”,因而招来广泛的不满,而且在很多大臣眼里史嵩之独相期间也并无什么实绩,却自恃边功,骄狂日盛。于是许多老臣都来劝谏,有的甚至冒着生命危险。虞复上表《爱养根本之说》,极力反对史嵩之的独断专行,结果也被降职任都郎官。李昴英就写了一篇《论史丞相疏》上奏皇帝,揭露史嵩之。一开始,皇帝没有理会,李昴英表示“一身祸福所不暇计”,屡屡痛陈史嵩之。其实史弥远、史嵩之当权后,朝廷人事纠纷不断,朝中对立情势日益尖锐,也使四明士族卷入其中。导致人际关系转趋,彼此裂痕扩大。
淳祐四年九月,史弥忠病故,按照惯例,身为儿子的史嵩之应该请求辞去丞相职位,回家为其父守孝,但史嵩之却贪恋权位,企图援引战时特例,为自我的起复寻找根据。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 名家小说:梨花灼灼

    史怀宝,研究生学历,国家一级作家,先后在山东、广东、北京国家审计机关工作,现为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