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史氏春秋网!

史氏春秋网 研究史氏历史和史家族谱的专业网站

当前位置: 主页 > 研究 >

史尚宽

时间:2019-11-08 20:00来源:网络 作者:史氏大家族 点击:
史尚宽(1898—1970),安徽桐城南乡(今枞阳县会宫镇史家湾)人,民国著名法学家,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民法典的起草人,作为迄今为止独立完成"民法全书"的第一人,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而且"余复从事著述",涉猎的领域广泛,几乎包含了法学的大部分领域,其
史尚宽(1898—1970),安徽桐城南乡(今枞阳县会宫镇史家湾)人,民国著名法学家,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民法典的起草人,作为迄今为止独立完成"民法全书"的第一人,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而且"余复从事著述",涉猎的领域广泛,几乎包含了法学的大部分领域,其中主要有民法、刑法、宪法、行政法和劳动法等。《民法全书》的出版不仅标志着中国式的民法理论体系的建立,也使史尚宽成为独立完成《民法全书》的第一人。
 
史尚宽自幼聪慧,11岁能写文章。15岁告别故土远赴日本求学,先入京都第三高等学校,后东京帝国大学学习法律。1922年,为求新知,他又远赴德国柏林大学,继续研习法律,特别是民法。“民法为众法之基。私法固不待论,欲治公法,亦应对于民法有相当理解,而后可得其真谛。”
 
两年后心气极高的史尚宽再赴法国巴黎大学研习政治经济,拓宽自己的学术视野。经历了长达十三四年之久的留学生涯,1927年史尚宽学成归国,任教于中山大学、中央大学等高校。1949年,史尚宽迁去台湾,先后出任考选部长、司法院大法官和法官训练所所长等要职。史尚宽一生著书四千万言。其叔史恕卿有豪言:民国的法律都是我史家定的!
 
史家湾史氏,清末民国以来出现大量历史文化名人,除史尚宽外,尚涌现出一大批闻人志士,照亮了枞阳大地,也惊艳着历史的星空:
 
军政界有民主进步人、民国安徽首任财政司司长史恕卿(名推恩,号大化);参与过“岳王会”、曾任国民革命第三十三军混成旅旅长,建国后任安徽省文史馆馆员、安庆市政协副主席、市人大代表的史沛然;民盟安徽省委常委、顾问、安徽省政协常委史维岫;新中国建立后,历任共青团中央委员、组织部副部长、学生部代理部长,国家城建部城建局副局长,国家城建总局顾问等职的史洛文(史照);安徽省人民政府视察室视察员及省政协第四、五届委员会委员史迈;曾任安徽省委书记的张恺帆(夫人史迈)。
 
教育界有民国安庆浮山中学校长、安徽省第一甲种工业学校校长、安徽省文史馆馆员史浩然(磊冰、律宾)、史德宽;中国民主同盟会会员、民国曾任安徽省教育厅巡视员、安庆高级工业职业学校校长,建国后任安徽文史馆馆员、淮南煤矿学校副校长、省工业厅工程师史化成,皆一时翘楚。
 
学界有参加研究的“JSB一1型激光散斑电脑验光仪”的史世忠;新中国公安宣传事业的开拓者和建设者,曾任公安部政治部编辑室主任史洛明(王仲方夫人)。
 
还有广州起义参与者、革命烈士史逸,中共革命烈士史伟(字俊宽)、史风正(原名麟祥)等。
 
查阅桐城京兆史氏金潭支派家谱,史恕卿谱名硕福,与史硕量(煦恩,史代宽、史尚宽之父)系兄弟,其父史渊孝,生于道光元年(1821),廪贡生,曾任徽州府休宁县训导。史尚宽谱名蕴尚,“中学肄业生,名久烈,字尚宽,生光绪二十四年戊戌正月初一未时。”已有近百年历史的史恕卿故居外观保存完好,内部则坍塌破损,亟待维修。
 
故居背后山坡有史恕卿及史尚宽母亲周氏墓葬,周氏墓碑立于民国二年(1913)春月谷旦,“男 高等毕业生代宽 中学毕业生尚宽”所立。史尚宽生于1898年,15岁留学日本,立此碑当在其赴日留学前夕。史恕卿墓碑立于1957年仲冬月,立碑者史恕卿之子有史饶宽、史洪宽、史广宽、史顺宽、史有宽、史理宽。
 
清末民初史家湾史渊孝这一支与桐城鲁谼山方宗诚这一支颇为相似,方宗诚亦有两子方守彝、方守敦,同治年间迁居安庆小二郎巷,在南门一带繁衍生息。史家则迁居锡麟街,黄家狮小学对面、东门大塘西均有史公馆,如同方守彝、方守敦一样,史恕卿、史煦恩子孙众多,人才辈出,值得研究。勺园—小南门贲巢而外,亦有史家湾—锡麟街史公馆。(此段内容援引自汪军老师新浪微博)
 
这里记几段史家故事,以飨读者,以励来人——
 
史恕卿(名推恩,号大化)是中国同盟会会员、著名爱国人士,曾协助吴汝纶办学,参与创办安徽大学。
 
一次省级会议,省主席发怒于众,大化直言不苟同其语,要以民心为主,不得增税充与财政,并斥官僚。气得主席大人拔枪要治罪于他。大化据理力争,省主席大骂还有没有王法?大化拍案而起:“王法?这王法还是老子姓史家里的。”旁边众人轻声告诉主席,这史大化是立法院史尚宽的叔父,不能把事情搞大,这才罢休。大化刚正不阿,得罪过不少人,却深得民心。
 
史恕卿早年就加入同盟会,并与韩衍深交。1911年武昌起义后,安庆响应全国独立,成立安徽省军政府。而后军阀混乱,风云变幻,政权不断变更,史恕卿与众革命志士创立“青年军”敢死队,听从韩衍指挥安庆乃至安徽省的动荡时局,与清兵对抗,维护革命。后来韩衍被害,六爹爹有一作挽联痛泣:“革命未成君便死,江湖日暮我何之。”可见史恕卿当时的心情 。
 
抗日战争爆发后,史恕卿奔走呼号,鼓励动员进步青年参加抗战。每天清晨,史恕卿都到桐城县城东门紫来桥上向过往群众和各界人士宣传共产党全民抗日主张。他以身作则,动员其子女参加八路军、新四军,努力抗日。在父亲的教引下,三子史伟、三女史迈、四子史照、四女佩芸、六子史康先后加入共产党或八路军、新四军,投入抵抗日本侵略和民族解放的事业中。1941年,三子史伟在山东临清县率领抗敌自卫军与日军作战时,被日军包围,马蹄踏烂他的身体,他仍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华民族解放万岁!”英勇牺牲的消息传到史家湾,史恕卿正坐在桌旁,闻后起身仰天大笑:吾有子矣!”其悲不露于形,而痛于心。
 
史殿侯,生年不详,卒于解放前,?山镇万桥村史李庄人。长住家园以终。
 
代子可读挽大舅父何?溪公联会公里,乃予小子求学读书庐,因那课密师严,未谒崇阶惭宅相;石屋寺,是舅氏家仙人炼丹处,际兹秋来翁去,可从采药访前贤。
 
愈研究,愈觉得不可思议,在那些被很多人视为愚氓、不开化的时代,一个村落、一个家族,大家辈出、光耀寰宇,而且不是个例,仅在老桐城(现桐城市、枞阳县及安庆市宜秀区罗岭镇、杨桥镇部分区域),就有双溪张氏、桐城桂林方氏、枞阳黄华里许方氏、陈州刘氏、麻溪姚氏……而今天的现象却是,某个村落出了个大学生,敲锣打鼓、请客吃酒,时耶?势耶?风耶?是家族文化造就了大家巨擘,还是名士乡贤成就了家族?是一方水土、万卷史书哺育了灿烂群星,还是一段故事、千载诗文成就了一方热土。
 
近代国学大家马厚文有诗为赞:
 
“黄舒山水古今奇,释氏衰微儒士追。何意高文归一县,遂令天下号宗师”。
 
世间已无史尚宽!
(责任编辑:春秋)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