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史氏春秋网!

史氏春秋网 研究史氏历史和史家族谱的专业网站

当前位置: 主页 > 族谱 > 血缘谱 >

一个千年望族的血缘关系与传承

时间:2013-08-03 01:48来源:未知 作者:史定华 点击:
史定华 上海大学数学系,上海200444 【摘 要】 为了满足人类寻根需求,我们提出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互结合的科学修谱方法,即根据各地原有纸谱,结合Y染色体检测和血缘距离网络分析,去确定始祖的正确血缘和传承。本文以浙江宁波的千年望族南宋四明史氏为例
史定华
上海大学数学系,上海200444
 
【摘 要】 为了满足人类寻根需求,我们提出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互结合的科学修谱方法,即根据各地原有纸谱,结合Y染色体检测和血缘距离网络分析,去确定始祖的正确血缘和传承。本文以浙江宁波的千年望族南宋四明史氏为例,阐述了理论根据和所得结果。
关键词  血缘;族谱;Y染色体;血缘距离网络
中图分类号  N94            文献标识码  A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文献中,涉及人文资料的有:国史,方志和族谱,其中只有族谱与血缘有关。按照约定俗成,族谱记载某一同宗共祖的家族世系繁衍,入谱者必须是同宗共祖,即使同姓,若不同祖,也不能修入其中。因此一部真实准确的族谱属珍贵的人文资料。然而,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族谱的修撰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为官方修谱,如《周官》、《世本》,主要记载古代帝王诸侯的世系和事。官方修撰的族谱不一定反映父子关系,典型例子如溧阳侯三世史矛,生于公元77年,而溧阳侯四世史洽,却生于公元74年,见文献[1]。第二阶段为民间修谱,宋代开始,明清盛行。民间修撰的族谱重视血缘关系,但在确定始祖时则深受封建官本位的影响,往往攀附达官贵人。早在南北朝时,梁朝侯景为皇帝,因出身寒微,硬拉汉代大司徒侯霸当始祖。可见族谱造假始于帝王。
《四明古藤史氏宗谱》是一部南宋始修的著名老谱,为了区分宗族子孙的世次辈分,四明史家在中华姓氏中较早采用字辈。它的字辈:师水弥之卿,孙公祖必仕,本立自元孝,起宗在节义,积善致悠久,济美习庭训,英采名芳荣,懋功应隆运,像一首史诗,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四明史家由郡里当差史简的遗腹子史诏开始发扬光大,在南宋王朝出过七十二进士,有着“一门三宰相,父子两封王”之美誉。先贤们的墓葬群留下了“北有兵马俑,南有石刻群”的宝贵文化遗产,以江南兵马俑闻名中外,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从宋理宗“敕封史府匾额:四明正脉,三世丞相;名高四杰,望重五朝;大孝纯忠,经文纬武;将相侯王,垂休千古!”就能看出这个家族当时的社会地位何等荣耀。
这个望族的始祖不能如此普通,于是史氏后代在明朝续修族谱时就以五代后唐集贤院待制直学士史惟则为四明史氏始祖,并且认定惟则是溧阳侯30世。这引来后嗣不断的世系辩论而被称之为“千古谜团”,见美德在史氏春秋网上的两篇文献[2,3]。族谱记载:“惟则于后晋天福四年(公元939年)辞官归隐,与怀则同时从终南山迁浙江,后惟则又迁至鄞县。惟则生史成,史成生史简(1034~1057);惟则的另一个孙子史翰成为史家码(墓)的始祖”。2006年在宁波纪念史浩诞辰900周年时,我与美珩教授等人闲聊时说:如果假设惟则45岁辞官,这样两代人相隔140年,每代都在70岁生儿子。因为70岁能够生育实属罕见,而且两代都生儿子,可信吗?本项研究将以科学事实解开这个史氏望族的千古谜团。
近来中华大地又掀起了一股修谱热潮,以满足人们寻根的愿望。在新世纪如何修谱?是寻找老谱照旧依样画葫芦,还是借助现代分子生物学科学修谱?在这个历史关节点,中华史氏做出了科学和必然的选择。2012年,中华史氏族人先后四批60余人在复旦大学现代人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进行了Y染色体检测。下面首先介绍一下Y染色体方面的知识。
诞生于半个世纪以前的分子生物学,特别是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揭开了科学新篇章。地球所有生命体的DNA分子都含有4种不同的碱基,分别是:腺嘌呤(Adenine)、鸟嘌呤(Guanine)、胞嘧啶(Cytosine)和胸腺嘧啶(Thymine)。人类拥有23对染色体,大约由30亿个碱基对组成,其中1对性染色体决定性别(男XY,女XX)。可见Y染色体只能在男性中传递,由父传子,子传孙,世代遗传决定了血缘关系,见图1(a)。Y染色体长大约6千万碱基,两端1.5%是与X染色体重组区,余下为非重组区,其中常染色质区占一半。Y染色体中单核苷酸多态(SNP)是指一个碱基发生突变的结果,这些突变构成的组合叫做单倍群,可确定5千年以上的远祖。SNP在Y染色体中传递形成单倍群的过程,其示意图见图1(b)。





图1  (a)Y染色体遗传;(b)单倍群形成过程示意图(取自文献[4])
 
另外,短串重复序列(STR)是指由几个碱基组成一个单位重复出现,它们往往有不同的拷贝数目,可用于区分5千年以下近祖的血缘距离,SNP和STR示意图见图2。




图2 上面是SNP碱基突变;下面是STR碱基重复

目前只检测5百万碱基,可得突变最快的17- STR,见图3中的p和q,画红线的就是突变最快的17- STR几个代表所处位置,而STR总数有近800个。


 



图3  Y染色体分区图和某些STR位置

文献[5]基于1700多对父子的Y染色体检测结果,得到如下重要结论:每代突变率范围从0.0003(DYS448)到0.0074(DYS458),见图4,平均突变率为0.0025。据此可以推算出大约600年左右17-STR中会有一个突变,两人比对则平均300年左右一个不同。但由于随机性,可能发生增减,所以如果超过4个不同,1000年内不太可能共祖。



图4  17-STR的突变率,单位千分之一(取自文献[5])
 
利用Y染色体检测研究家族的第一篇文章是《自然》杂志上的“杰斐逊为黑奴最小儿子的父亲”[6]。第二篇有影响的文章是“Y染色体揭开1800年前魏武帝曹操的祖先”[7]。总统杰斐逊和黑奴海明斯家族世系清晰,只有两百多年历史,STR没有突变,只需比对Y染色体检测结果。曹操距今长达1800多年,因没有完整家谱,不能完全确定家族世系,需要采用统计推断。南宋史家作为千年望族,STR既有突变,又有完整家谱,因此这里采用Y染色体检测比对,计算血缘距离网络,再结合家族世系进行分析。
2012年检测的61位史氏族人中,发现11位史氏族人的单倍群为O1a1 P203+,其中有5位族谱记载来自四明史氏,1位来自史家码。根据17-STR计算所得的血缘距离(每单位大约平均300年),发现台湾和南昌各有1位族人与四明史氏血缘相近。另外4位族人虽然单倍群相同,但不会来自四明史氏。宣称四明史氏后裔的温州、泉州、湖南、贵州的史氏族人,由于单倍群不同,可以排除始祖来自四明。
现将检测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单倍群为O1a1 P203+ 11人的17-STR数据




注:其中出现空格是第4次测试过程中未能检测到该段碱基,但不影响结论。

5位四明史氏族人的纸谱记载
 
由于四明始祖存疑,纸谱暂以史成开始,但其生卒年代不明。





说明:结合族谱经过分析得到的可能突变点是:xDYS389I;xY-GATA-H4;xDYS456;xDYS389II;xDYS636;xDYS389II。台湾1人和南昌1人突变有点异常,若来自四明,则台湾1人很有可能是史彌堅的后人;南昌1人很有可能是史彌遠的后人。这个问题可以通过测试3000万碱基而获得解决(据说复旦大学有可能做),只是费用和时间一般不太允许。据此可以猜测四明史氏始祖的遗传标志是:单倍群为O1a1 P203+17-STR数据为:


如果能够找到四明史氏先贤的遗骨就能证实这个猜测是否正确!
 
8位史氏族人的两个血缘距离网络
 
根据上述检测数据,若不计空格,因为前面三人数据完全相同,可作为1人处理。我们绘制了两个血缘距离网络:一个血缘距离大概千年左右;另一个则是超过千年以上。





图5  血缘距离网络
 
由血缘距离网络推断:美德、MH、JX、CL、WG应该属于四明史氏,这个结果与纸谱记载吻合。然而台湾1人和南昌1人处于边缘,尽管无纸谱记载,却有可能来自四明史氏,见前面说明。而史家码1人(和其他3人)因血缘距离太远不太可能属于四明史氏,说明“始祖”惟则到史简(史翰)之间可能存在断代,需要进一步检测确认。同时也排除了温州、泉州、湖南、贵州、海南来自四明史氏的传说。至于颇有争论的四明史氏是不是溧阳侯的后代,只需看两者单倍群就可以知道,可见科学修谱能够厘清千古谜团。
本文的重要结论是:由于史姓起源的多样性,我们不要再搞清朝时错误的一统天下“大同谱”,而是经过努力绘制出科学的“中华史氏遗传网络”[8]。另外,为了提高社会科学的研究质量和准确度,结合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具有独特意义和价值。
致谢:本文参考了2012年61位史氏后人的Y染色体检测结果,在此向这些先行者表示由衷的敬意!同时感谢复旦大学李辉教授团队协助认真检测。
 
参考文献
[1] 史美珩,中华姓氏谱·史姓卷,现代出版社,华艺出版社,2002.
[2] 史美德,惟则公前后异同辨,史氏春秋网,2013.
[3] 史美德,赠太师越国五十公墓志铭,史氏春秋网,2013.
[4] 王传超,严实,李辉. 姓氏与Y染色体[J],现代人类学通讯,4, 2010, 26-33.
[5] Miriam Goedbloed & Mark Vermeulen & Rixun N. Fang et al., Comprehensive mutation analysis of 17 Y-chromosomal short tan
dem repeat polymorphisms included in the AmpFlSTR® Yfiler® PCR amplification kit, Int J Legal Med. 2009, 123: 471-482.
[6] Eugene A. Foster, M. A. Jobling, P. G., et al., Jefferson fathered slave’s last child, Nature, 1998, 396: 27-28.
[7] Chuanchao Wang, Shi Yan, Hui Li1, et al., Present Y chromosomes reveal the ancestry of Emperor CAO Cao of 1800 years
ago[J].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 2012, 57: 216-218.
[8] 史定华,阎春宁,如何研究一个宗族遗传网络,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13, 42: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10)
76.9%
踩一下
(3)
23.1%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