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钱湖的东隅,隐匿着一方仿若世外桃源的奇妙境地,“十里四香” 的佳话在这里悠悠传颂。自下水起始,顺着福泉山脉蜿蜒向东直至洋山岙,刚好十华里路程,“西村书香、东村稻香、绿野岙瓜香、洋山岙茶香”,恰似一串熠熠生辉的明珠,镶嵌于这片钟灵毓秀的土地之上,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岙”,依《说文解字》所述,乃山间的一片平地。从东钱湖下水启程,沿着韩天路向东漫步十里,在福泉山的岙间,坐落着静谧的洋山岙村。福泉山溪宛如一条灵动的丝带,悠悠然穿过村庄中央,将其温柔地一分为二。这潺潺溪水,日复一日,不知疲倦地流淌,轻盈穿过两座亭桥,自东向西奔涌而去,最终投入十里之外广阔东钱湖的怀抱。平日里,溪水澄澈如镜,清浅处偶见几条小鱼悠然嬉戏,为溪流增添了几分活泼灵动。每当暴雨突袭,溪水虽会裹挟泥沙而略显浑浊,但待雨过天晴,它便迅速恢复往日的澄澈,恰似洗净铅华的佳人,依旧温婉秀丽。
与溪流相伴并行的,是那条由鹅卵石精心铺就的大嵩岭古道。往昔岁月里,它曾是东钱湖往返咸祥大嵩的唯一通途,古人们或为生计奔波,或为访友探亲,或是迎亲嫁娶的队伍在这条古道上留下串串足迹。如今,那些过往的身影虽已消逝在历史的长河中,仅留下些许残缺的路段,却仿佛在无声诉说着往昔的故事。时代的浪潮赋予了古道全新的活力,每逢节假日,来自城市的登山爱好者们纷至沓来,在古道上打卡留念;春回大地之时,一辆辆满载着高年级学生与初中生的校车也会驶来,他们踏上古道,尽情感受春天的气息,让这片古老的土地再次焕发出勃勃生机。
洋山岙村,宛如尘世中的一方净土,没有城市的喧嚣纷扰,唯有令人沉醉的清幽宁静。都说山村空气里负氧离子含量奇高,听闻在紧闭门窗的房间内,负氧离子每平方厘米含量约 50 个,打开房门后便升至 100 个,而在远离城市的河边村林,含量可达 500 至 800 个。更令人惊叹的是,山林之中,负氧离子含量竟能达到每立方厘米 5000 甚至 10000 个。晨曦初绽之时,深深吸上一口这清新的空气,丝丝清甜直沁心肺,让人不禁对这里惊人的负氧离子含量浮想联翩。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轻柔地洒落在洋山岙村,村庄仿佛刚从甜美的梦乡中悠悠转醒。随着前往城里的头班公交车与接送学生的黄色校车先后驶离,村落瞬间热闹起来。村中的古色古香菜市场内,此起彼伏的吆喝声与讨价还价声交织在一起,奏响了一曲充满烟火气的生活乐章,真实而温暖的人间气息在村子的每一个角落弥漫开来。然而,这热闹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短暂的喧嚣过后,山村又回归往日的宁静。村民们依旧遵循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古老节奏,仿佛时间在这里放慢了脚步,这份宁静,才是洋山岙原汁原味的生活底色。
走进洋山岙村,你会惊奇地发现,村民家中水龙头流淌出的并非普通自来水,而是汇聚了福泉山精华的山泉水。这个山村,至今仍保留着不用自来水的传统,千百年来,村民们一直依赖这甘冽的泉水生活。在城市居民眼中堪称奢侈品的山泉水,在洋山岙不过是日常用水。从前,洋山村民利用沙石、木炭过滤泉水,前些年,政府部门出资为村庄换上了一套先进的现代化过滤装置,使得泉水更加清澈甘甜。
正所谓 “高山云雾出好茶”,每至清明前后,便是村民们前往福泉山采摘茶叶的时节。这片浸润在象山港温湿云雾中的茶树,充分汲取大自然的精髓,孕育出的茶叶别具韵味。每年春季,总有那么几日,山村的空气中会弥漫着若有若无的淡淡茶香。在见证了千年岁月变迁的古树下,支起炉灶,煮上一壶茶,用清甜的山泉水冲泡,轻抿一口,那茶香便在舌尖缓缓散开,带来无与伦比的惬意享受。
临近年底,洋山岙村家家户户便或多或少地忙碌起来,准备酿酒。村民们洗净酒缸,将上好的糯米浸泡妥当,一切准备就绪后,或请来经验丰富的酿酒师,或由家中有酿酒经验的长者亲自操刀。在这里,优质的大米遇上清甜的泉水,酿出的酒甘醇馥郁,香气扑鼻。待到开缸之时,米酒的香气在山村中久久萦绕,令人沉醉。
每至岁末,洋山岙村依旧保持着请民间剧团做社戏的传统,有时政府也会送戏下乡,为村民们增添节日的欢乐氛围。届时,山村的左邻右舍、四乡八村的人们纷纷赶来相聚。一时间,人声鼎沸,热闹非凡。随着戏班头领三声炮仗轰然响起,急切的闹场锣鼓敲起,好戏正式拉开帷幕。戏台上,演员们粉墨登场,演绎着出将入相、才子佳人在花园私订终身的浪漫故事;台下的老人们聚精会神,深深沉浸于剧情之中,他们专注的眼神里,满是对传统艺术的热爱,以及对往昔岁月的深深怀念。
洋山岙村,人杰地灵,山清水秀,以其独特的静谧与纯净,宛如一首悠扬婉转的田园诗,一幅淡雅素净的水墨画,承载着人们对宁静生活的无限向往,在岁月的长河中静静流淌,散发着令人难以抗拒的迷人魅力。
作者:南宋四明史氏后裔史理庭
编辑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