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史氏春秋网!

史氏春秋网 研究史氏历史和史家族谱的专业网站

当前位置: 主页 > 文化 > 小说 >

一门三宰相——南宋史氏家族传(2)(5)

时间:2009-02-13 19:21来源:春秋 作者:郑传杰 点击:
吏部铨试的主要是身、言、书、判四项内容。身指体貌丰伟,言指言辞辩正,书指书法遒美,判指文理优长。四事皆可,则先以德行取;德行一样,则先取才能。 史弥远成绩名列第一,足见其身、言、书、判都很优秀,具有为

吏部铨试的主要是“身、言、书、判”四项内容。身指体貌丰伟,言指言辞辩正,书指书法遒美,判指文理优长。四事皆可,则先以德行取;德行一样,则先取才能。
史弥远成绩名列第一,足见其“身、言、书、判”都很优秀,具有为官的良好素质和能力。
[1]在象山,始建于后周四年(957),旁有史越王夫人墓, 嘉定六年(1213),住持僧师哲前往鄞县史相府请求资助和庇护。
[2]《鄮峰真隐漫录》
[3] 孙应时字季和,自号烛湖居士,余姚人。生于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卒于宁宗开禧二年,年五十三岁。八岁能文,师事陆九渊。登淳熙二年(公元一一七五年)进士。初为黄岩尉,有惠政。常平使者朱熹重之,与定交。丘崇帅蜀,(公元一一九o年)辟放制幕。策知吴曦之将叛,人服其先见。后知常熟县,秩满,郡守以私恨捃摭之,谓其负仓粟三千斛。市民感德,争担负代偿。守益憎恶,竟坐贬秩。移判邵武军,未上而卒。应时著有烛湖集二十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4]释宝昙,字少云,俗姓许,嘉定龙游(今四川乐山)人。幼习章句业,已而弃家从一时经论老师游。后出蜀,从大慧于径山、育王,又从东林卍庵、蒋山应庵,遂出世,住四明仗锡山。归蜀葬亲,住无为寺。复至四明,为史浩深敬,筑橘洲使居,因自号橘洲老人。宁宗庆元三年示寂,年六十九(本集卷一○《龛铭》)。昙为诗慕苏轼、黄庭坚,有《橘洲文集》十卷。《宝庆四明志》卷九有传。
(12)积累人脉资源
史浩还乡后,与老朋友魏杞、汪大猷交往最为密切。
史浩创立了尊老会,汪大猷创办了真率会,他们在一起吟诗唱和,既丰富了自己的生活,又淳化了乡风,促使乡里崇尚文化。
汪大猷年幼聪慧,颇得家传,他的祖父是人称神童的汪洙。绍兴七年,汪大猷补官将仕郎,授江山县尉。当时县尉下属人员有一百多人,然而不出一月,汪大猷便熟知这些人的姓名、能力和优缺点,并能按照他们各自的才能进行合理使用。数月后汪大猷畅晓吏事。江山地处闽浙赣交界,境内山深林峻,常有盗贼出没,汪大猷精心治理,一方平安。
少年得志的汪大猷,有良好的家庭背景,学业也早有所成,他与楼钥、陈居仁,人称舅甥三学士。绍兴十五年,汪大猷与史浩同中进士,任金华丞,遇到兄弟争夺财产一个诉讼案,汪大猷用兄弟长幼之礼劝告他们,使兄弟俩心悦情服,高高兴兴地回去,避免了一场家庭纠纷。当时婺州知州正在核计农田,以便按田亩征收赋税,然而办事的官吏故意把田亩算得比实际大,因而使百姓利益受到损害。汪大猷看到这一情况后,就建议说:“农民不识弓步,不善量度,不能因此使他们得田亩少而承受负担重,已经丈量的土地必须进行复查,要验实改正后,才能施行按亩征税。”这一建议获得通过,汪大猷就兼任龙游县的土地复实官,进行验实改正,其他县也都以此为法,复查田亩。
庄文太子建东宫后,汪大猷兼任左谕德、侍讲,他每天为太子讲《孟子》,当时禁中所进的乐章多是靡靡之音,汪大猷就说:“郑卫之音,近习为倡。”劝太子止之。孝宗继位后,汪大猷迁秘书少监,修订《五礼会要》,对案狱、农事、水利、赋役等政事提出了许多建议,还拟制了很多规章。任权刑部侍郎,主张对盗贼惩处应宽严适中,反对都置于死地;出使金国,不畏强暴,不辱使命;留知泉州,作屋屯兵,安定海疆,拓展海外贸易;改知隆兴府、江西安抚使,当时永新山中常有山民据山抢劫,汪大猷带兵去清肃,与山民发生武装冲突,而又未能有效地将抢劫情况消除,便自劾降官,回到老家。
汪大猷天性乐易,风骨自高,史浩对他打心眼里钦佩,史浩在朝时,从用贤出发,荐举了汪大猷,但汪大猷却因同乡同科避而不附。如今他们同居乡里,便是酒逢知己,无话不说了。两人互有诗歌唱和。“勇退须当得谢年,不因问舍与求田,悠悠富贵非吾愿,草草杯盘却信愿,自语筋骸吾老矣,人知忠赤尚依然。[1]”史浩在诗中赞美了汪大猷不图名利,激流勇退的人格。
居乡时,史浩与魏杞的来往也十分频繁。
魏杞归朝,因为他使金不辱使命,气节情操一时名闻于朝。所谓气节情操是指一个人在关键时刻和重大原则问题上所表现出来的立场和道德方面的坚定性,如勇于坚持真理,凛然伸张正义,绝不献媚争宠,始终正大光明,保持高风亮节,珍重国格人格等。古人谓:“告之以危而观其节”。就是当危难来临时让他去处置,这样就能检验出其人是否有气节情操。“将受命之日则忘其家,临军约束则忘其亲,抱鼓之急则忘其身。”在危难的时候能够挺身而出,忘其家,忘其亲,忘其身,果敢坚毅地堆护国家利益,并能够把事态控制在最有利的一面上,既保护了国家,又抑制了事态的恶性发展,这样的人必有气节情操。
魏杞使金不辱使命证明了他的气节和能力,于是晋升为参知政事右仆射兼枢察使,“由庶官一岁至相位”,跃居为右丞相,成为一时重臣。
隆兴和议后,孝宗仍有锐意恢复之志,魏杞积极辅佐,左右其论。他向朝廷推荐了二十多位贤才,主战派人士虞允文也因此得到重新任用。他积极修史,命令史馆编修靖康、建炎忠义录,还亲自上神、哲、徽三朝正史,强烈要求对靖康、建炎忠义之士进行表彰,强烈要求推进改革,再图大计。
魏杞拿出内库银两收兑会子,辅助孝宗整顿会子,为“钱会中半”之制的实行奠定了基础。通过裁汰老弱,补充强壮,辅佐孝宗大力整顿军政,使正规军的战斗力得以迅速提高。
魏杞曾以朝廷名义下达命令,改善政风,却因阻力重重,无法扭转局面而终。面对醉生梦死和朋比游宴的大小官吏,魏杞颇为寒心。他填了《虞美人梅》一词说:“冰肤玉面孤山裔,肯到人世间。天然不与百花同,却恨无情轻付与东风。丽谯三弄江梅晓,立马溪桥小。只应明月最相思,曾见幽香一点未开时。”言语之中寄托着魏杞自持高节、不甘堕落的心境。
乾道三年十二月,郊祀时碰到冬季打雷,朝廷因此沿用汉制灾异策免丞相的规矩,罢免了魏杞的丞相职务,最后魏杞以端明殿学士告老还乡,移居鄞县小溪,筑碧溪庵于石为觞咏地,人称“碧溪先生”。
当年魏杞受命于国难之际,出使金邦而不畏强暴,一身浩然正气而功成返国,金邦的馈赠和皇帝的赏赐一概不受,功勋卓著而冰清玉洁,两袖清风荣归故里。孝宗御书“大廉堂”制成金字匾额,悬挂在筑碧溪庵。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 名家小说:梨花灼灼

    史怀宝,研究生学历,国家一级作家,先后在山东、广东、北京国家审计机关工作,现为威...